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聚焦

淅川:多措并举促进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2-08-22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我家今年种了三亩蜂糖李取得了大丰收,均价达到9元每斤,县林果发展中心平时指导我们把果园地管好,浇水、施肥、锄草、打药、疏花疏果,到成熟的时候,就有客商来收,我们拉到收购点,钱就赚到手了。”8月16日,见到记者,淅川县老城镇王沟村村民尹东芳笑呵呵地说。

  今年以来,淅川县林果发展中心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转观念作风、提能力效能,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多措并举抓好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全县林果产业发展呈现规模迅速扩大、质量稳步提高、效益显著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抓政策扶持,促产业活力。结合淅川实际,该县林果发展中心联合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局出台了《淅川县林果产业管理补助办法》,申请涉农统筹整合资金2000万元,对全县新发展的软籽石榴、杏李、黄金梨等特色林果达到县级验收标准的进行资金扶持,鼓舞了林农发展信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多主体经营、高起点建设的林果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林果深加工企业高层次发展,延长林果产业链以及区域品牌创建,确保特色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8月11日,又出台了《淅川县林果深加工奖补办法(试行)》,对在淅川县收购林果并具有一定规模且正常运行的深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奖补。

  抓典型示范,促效益提升。该县林果发展中心坚持突出特色,建设标准化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县林果产业发展。2022年,统筹整合资金200万,实地调研选取黄金梨、软籽石榴、猕猴桃等13个产业发展特色突出的林果基地,从果园起垄、排水、灌溉、生物防治等方面完善提升,打造精品果园,助力果园上档升级,促进产业效益提升。

  抓产品销售,促品牌创建。淅川因“渠首闸”扬名、“水源地”驰名,该县林果发展中心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生态优势和名片,不断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打响渠首农产品知名度,先后赴北京新发地、浙江金华、长沙红星市场、南阳万德隆、郑州万邦等省内外水果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找销路、拓市场。依托与许昌对口协作机遇,在首届中原花商交流大会高峰论坛上加大林果宣传推介,打出知名度。集中培育了“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已涵盖食用菌、林果、养殖、种植、米面粮油等五大类、26个单品,成功对接入驻平台企业24个。

  抓服务培训,促技术提升。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林业职业学院、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石榴学会等开展科技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搭建平台、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有效解决服务果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年均召开技术讲座会、视频培训会30场(次)以上,培训乡土技术员和果农3000人(次)以上,培养“县、乡、村、户”林果四级技术明白人1200余名,实现乡镇有技术专家指导,村村有技术骨干引领,每块地有明白人管理,推动产业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效益化。

  时下,走进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万亩软籽石榴种植园内,一个个小灯笼似的石榴挂满了枝条,煞是喜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出去打工强。”村民王承汉介绍,自从当地大力发展软籽石榴产业,王承汉便把自家的几亩地流转给企业,自己学会了林果管理技术,也在种植园里就了业。

  该县林果发展中心刘德伟主任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标准化果园已达7.69万亩,总产量达3800万公斤,年产值6亿多元。产生林果销售收入超十万元的农户30家,超千万元的村8个,过亿元的乡镇2个。

  “下一步,我们将以‘星旗同创’为抓手,用足焦裕禄精神'三股劲',强化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以林长制统筹林果管理工作,在培育特色产业和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持续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林果产业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使林果真正成为群众丰产增收的‘黄金果’。”谈起未来产业发展,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信心倍增。(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倩 通讯员 王淑楠葛玉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