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概况
丹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位于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职工63人。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27平方公里,涵盖了常平乡山路平、九渡、杨庄河3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景区共分为八个分景区:神仙洞景区、牛头山景区、凤凰谷景区、天池岭景区、花果山生态园、六郎寨景区、丹河峡谷影视基地、葛万掌民俗村。景区自1997年开始建设,2000年正式接待游客,2001年成立沁阳市丹河峡谷景区管理处,隶属于常平乡政府;2003年成立沁阳市丹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分设办公室、景点管理处、家庭宾馆管理服务中心、市场部、宣传科、环卫处、治安室等部门。自1997年以来,丹河峡谷风景区共投资3442万元开辟修建沁丹公路14.6公里,开发神仙洞、六郎寨、影视基地、花果山生态园、民俗村等景区景点及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览步道、旅游厕所及水上游乐场所等服务设施。
丹河峡谷风景名胜区是以优美的古丹河水域风景为主线,以丰富的地质景观、山岳生态景观、古战场、古民宅民俗为文化内涵、休闲服务式近郊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溪流、潭瀑、森林、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景观、休闲、科普、观光价值。自2000年接待游客以来,丹河峡谷景区以其优美的资源、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游客的好评,游客量逐年上升,2009—2011连续三年突破33万人次,门票收入均在4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良好,无贷款。2005年以来,丹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连续6年获得“焦作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丹河峡谷景区管理局计划用五年时间,将丹河峡谷景区打造成全省、全国知名的森林旅游区、休闲度假区、影视拍摄基地。
二、企业取得的效益情况
(一)经济效益:自2000年接待游客以来,丹河峡谷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随着景区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游客量逐年上升,2009—2011连续三年突破33万人次,门票收入均在400万元以上,综合收入达到3000万元,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生态效益:丹河峡谷景区严格按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景区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积极开展景区绿化和植被保护、小流域治理工作,逐年开展谷坊修建、春季造林、雨季造林、保护抢救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治理丹河水等,使丹河峡谷森林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都有大批候鸟来此栖息。
(三)社会效益:丹河峡谷景区开发建设以来,最大的受益者是丹河沿岸的群众。丹河峡谷景区内共有2个县、4个乡、8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700多户、3000多口人,原来由于交通不便几乎与山外隔绝,非常贫穷。自丹河峡谷景区开发建设以来,修通了沁丹公路,山里人得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游客也大量涌进景区,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很多商机。景区管理局和乡政府适时发动群众开办农家宾馆、农家饭店,经营游船、竹筏,开展土特产加工销售,开办乡村超市、养殖土鸡、土鸭、养蜂等,使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现在,景区内已经形成4个民俗接待村、200家农家宾馆、5个水上游乐场、20家船户、5个土特产生产加工企业、2个旅游产品超市、鸡鸭养殖基地7处、养蜂1000余箱,从事游客运输的出租车50辆……昔日贫穷的山村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中心景区所在的九渡村现在已经是焦作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当地农民素质的变化,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更加明显,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每到旅游淡季,各家庭宾馆都会派出家里的青壮年到外边学习烹调技术,平时积极参加景区组织的礼仪培训、技能培训,也更加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精神面貌变化很大。
三、企业联系方式
法人姓名:董存智
联系电话:0391-5976777
手机号码:1356910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