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展在新疆和田臻如意有机红枣种植基地
为了生产安全食品这一执念,他放弃繁华都市,扎根沙漠16年,开辟出5000亩有机红枣基地;他坚持有机种植方式,哪怕成本高昂,也坚决不用化学农药、化肥;他不仅在新疆种枣,还在河南沁阳尝试种植有机姜和山药,推动传统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他就是河南“臻如意”枣品牌创始人高展。8月28日,在位于郑州的企业展示店内,记者见到了他。展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有机枣产品,还有新研发的红枣饮料、红枣馒头等深加工食品。这些产品的原料,都来自数千公里外的新疆和田——在那片沙漠深处,有他和团队亲手栽种的5000亩有机红枣林。
“为什么选择在那么远的地方种红枣?”面对记者的提问,高展回忆道,早年在境外求学时,恰逢一场奶制品污染事件,很多亲戚托他代购奶粉。“看到排队的人那么多,每次还只能买一罐,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想,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吃上真正安全的食物。”后来,他在超市注意到“有机食品”标签,并深入了解欧美有机农业的发展,一颗梦想的种子悄然在心中发芽——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有机农业。
要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产品,首先得有一片干净不受污染的土地。毕业后,高展没有急于就业,而是走遍全国各地,寻找水、土、空气都达标的土地。最终,在新疆和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他找到了一片从未被开垦、从未施过化肥和农药的荒地。经专业论证,这里的气候、土质非常适宜种植红枣。于是,他毅然决定:就在沙漠开荒种枣。
沙漠不是耕地,这里极度干旱,连草都难生长,有机质含量极低。2010年,他先从修渠打井解决灌溉用水入手,之后整整三年只专心养地——种植紫花苜蓿、毛叶苕子、二月兰、油菜等绿肥作物,慢慢提升土壤肥力。终于,这片黄沙渐渐“活”起来了。如今,经过十多年持续养护,基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与东北黑土媲美。
除了干旱、贫瘠,还要面对肆虐的风沙。刚成活的树苗,一场沙尘暴就可能全部被连根拔起。在请教专家和当地村民后,他们在枣林周围栽起杨树林,用于防风固沙。如今,这些挺拔的杨树不仅成了沙漠中的风景,更似一列列“环境卫士”,默默改善着这片土地。
为了让枣树健康成长,高展埋头苦读土壤学、植保学、营养学……他从一个农业“门外汉”,成了几乎精通全科的“农业生”。他把每棵枣树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细心呵护。慢慢地,枣树越种越多,夏天郁郁葱葱,秋天果实压枝。看着沙漠中这一抹不断扩大的绿色,高展心中充满欣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6月,正是一年中最炎热、水分蒸发最快的时候,基地的三口深水井突然坍塌。“眼看着我的‘孩子’们没水喝,快要渴死了,我却无能为力,急得直跺脚。”等待新井建成的日子里,他拼命找水,但仍是杯水车薪。
直到有一天,一位当地村民骑着三轮车赶来,车上载着一大桶水。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运水队伍。高展既感动又心疼,劝他们:“留着自己用吧,我这树太多,你们救不过来的。”村民们却坚持:“能救一棵是一棵!”
这些村民多数是少数民族,原本生活环境艰苦、收入有限。高展的到来,不仅种起了防风固沙的杨树和枣林,让庄稼收成变好,还为大家提供了就业岗位,连孩子们也因此长了见识。村民们感激高展,愿意陪他共渡难关。“语言不一定通,但心是通的。”高展说,那是他十多年来唯一一次想放弃,是村民最朴实的支持,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16年坚持,“臻如意”现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有机红枣品牌企业,产品连续多年获得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的有机认证。他们坚决不用化学农药,坚持自然生长、自然吊干,虽然比普通红枣晚熟40多天,却做到了600余项检测农残“零检出”。如今,高展在河南沁阳建起加工厂,严格按有机标准生产即食红枣、无核枣、枣圈、枣夹核桃等产品,年加工红枣1000多吨。
这片5000亩的枣林,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显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沙漠开始长草,小动物多了起来,带动周边3万亩沙地焕发生机。基地常年用工200至500人,高峰期超过1000人,切实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区域发展。
“一开始很多人说我傻,投那么多钱做看不到回报的事。我的体会是,做有机农业很难标准化,也很难赚快钱,不能用工业或商业的思维,而是要以生态的思维去做。只要觉得有意义,我就一定会坚持。”采访结束,高展笑着发出邀请,“我们最近正在筹备新的种植基地,欢迎你们去实地看看。”(记者 徐明琪 高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