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工作通览

国有卢氏林场:创新森林经营模式 带动县域林业产业发展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5-09-03 来源:“森林河南”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2025年8月26日,全省森林抚育经营现场推进会在驻马店市泌阳县召开。会上,泌阳县、栾川县、卢氏林场、商丘民权林场、方城大寺林场、信阳南湾林场等围绕森林抚育经营的技术措施与模式案例作了交流发言。为促进经验共享、学习互鉴,现刊发相关典型经验材料供参考。

  国有卢氏林场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秦岭—伏牛山生态廊道,属于北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的生态敏感区。林场经营面积25.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4.6%,其中天然栎类纯林2.82万亩,多代萌生刺槐人工林3.27万亩。面对长期传统经营导致的林分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近年来,林场依托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探索出“天然栎类纯林近自然经营”和“人工多代萌生刺槐大径级材培育”两种模式,推动林业提质增效。。2023年荣获“全国十佳林场”称号,2024年被国家林草局列入“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一、结合资源实际,明确森林经营模式

  栎类纯林近自然经营措施。针对栎类纯林萌生丛状、结构杂乱等问题,林场分三个阶段实施近自然经营:首次抚育疏伐定株,保留目标树;二次抚育促进天然更新,保留目标树密度至50株-70株/亩;第三次抚育进一步调整目标树密度至25-30株/亩,促进径向生长,并辅以人工补植。未来将通过择伐利用实现可持续经营。

  人工多代萌生刺槐培育大径级材经营措施。面对多代萌生刺槐林密度过大、透光率低、树势衰弱等问题,采取定株疏伐抚育措施,第一次间伐株数强度在30%以上,第二次疏株数强度在25%左右,去劣留优、降低密度,有效改善林内环境,促进生长,并团状补植栓皮栎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优化林分结构。

  二、发挥技术优势,发展合作育苗

  林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联合周边村庄培育速生栓皮栎营养钵苗25万株,使造林成活率从65%大幅提升至92%,培育周期缩短3-5年。通过向集体林场和农户提供技术及种苗支持,林场构建了“育苗-造林-收益”闭环体系,有效支持了区域生态修复和林业产业发展。

  三、利用集群效应,国有带动集体同频共振

  林场通过“林场+产业”和“林场+集体”双模式,带动村集体发展速生栓皮栎等乡土树种繁育,服务区域绿化及食用菌产业;同时推广可持续经营经验,示范带动卢氏县2.2万亩集体林实施科学经营,实现国有林与集体林协同发展。

  通过科学抚育措施,卢氏林场显著优化了林分结构,增强了森林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林下经济年产值达6500万元,建成中药材基地500亩,养殖中蜂1000箱,改培连翘1.5万亩;建成“智慧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国有林与集体林资源一体化管理;有力推进了栎类培育、食用菌、苗木繁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实现林业强县、林业富民的路径探索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