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蜿蜒东流,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拐了个弯,孕育出一个三面环水的内陆半岛型村庄——大王镇后地村。一湾浅滩湿地每年冬天都会吸引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肥沃的土地让历久弥新的明清古枣林保持着勃勃生机……
未到枣林,先闻枣香。8月26日,后地村明清古枣林,满目翠绿,枣满枝头随风摇曳。村子有大枣7800余亩,其中明清古枣林2000余亩。黄河岸边特有的沙壤土质,成就了大枣肉厚核小、质韧汁少、甘甜清香。
后地村突出明清古枣林特色,加强古枣林保护,发力打造二、三产业,拓展延长产业链,开发出枣酒、枣茶、枣醋、枣木加工等。
该村通过农户与集体经济合作社捆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河南百亩林农业公司捆绑的“双捆绑”机制,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大枣品质和质量。红枣茶加工厂和枣木颗粒加工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1.2万元。
后地村得天独厚的湿地条件,引来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此栖息越冬,也吸引了各地游客欣赏白天鹅的风姿。
正月期间,每天来村观赏天鹅的游客达2万人次。后地村紧抓机遇,发展“天鹅经济”。建设300余平方米的专家大院1座、特色民宿50余间、古渡口停车场1个,满足游客吃住玩需求。
该村投资3000万元、占地50亩的康养研学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一期已于2024年7月开工;“姥家大锅台”餐饮项目可同时接待游客100余人,试营业期间,上座率达75%。
后地村还通过“天鹅驿栈”带动农户参与“村房短住”,将闲置房屋改造提升,游客和村民同吃同住。80元至100元的亲民价格,赢得游客青睐,丰富了民宿经济业态。
凭借“红”大枣和“白”天鹅,如今的后地农文旅深度融合,“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村民变社民(合作社)”,成为沿黄生态廊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许金安 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