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聚焦

东虎岭的三变三不变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曾是省级深度贫困村的东虎岭村,2025年5月跻身全国文明村

  ●村民口中的“城里有啥咱有啥!”反映出大家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村里的文明风气愈发浓厚,“等靠要”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

  往昔,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脚泥泞,两岸群众出行得蹚水;险山恶水、产业单一、收入微薄,曾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和国家贫困观测点村。

  今朝,一桥飞架洛河,农家乐、电商异军突起,人居环境改善、幸福指数攀升。2025年5月成为全国文明村。

  这就是卢氏县双龙湾镇东虎岭村。8月23日,笔者走进东虎岭村,通过了解该村的三变三不变,来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村容村貌在变 攻坚作风不变

  “东虎岭,人见愁,环境脏乱差,进城绕远路,媳妇难进村,闺女往外走。” 这句顺口溜,是昔日“落后村”的真实写照。

  为改变现状,村委会干部分头做村民工作,将影响村容村貌提升的占地、房屋拆迁、果树移植及附属物清理等“肠梗阻”一一消除,腾退土地近百亩,移植果树290余棵……

  2017年1月,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投资292万元,横跨洛河的“民心大桥”合龙,一改村民耕种劳作、孩子上学要涉足洛河的危险,先前进县城需要绕道4个小时,如今40分钟即可到达。

  架桥的同时,方圆25平方公里、贯通7个山坳的11.8公里通组路“白变黑”;建成有40栋楼房的搬迁安置点,修筑210余米防洪大坝。村里新建文化广场、小游园等休闲娱乐设施,绿化美化亮化全覆盖,脏乱差环境得到彻底改变,30多个光棍汉娶上了媳妇,适龄女孩不再一心想着往外嫁。

  “住上小洋楼,吃上自来水,通上下水道,改造新厕所,美丽庭院你我他,城里有啥咱有啥!”如今,这句新顺口溜在东虎岭村村民口中越传越广。

  为进一步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全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村“两委”干部从细处着手、实处发力,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提质增效。

  产业结构在变 奋斗精神不变

  多年前,村民为了生计,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那时,村民都说:“要是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该多好。”

  如今,村民的期盼已经变成现实。

  东虎岭村272户农户种植了8400亩连翘,年产值近80万元,通过近些年的滚动式发展,该村成为卢氏最大的连翘种植专业村,此外,村里通过建烘干设施,开发连翘茶,通过电商赋能,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除了种植连翘,东虎岭村还发展核桃1000余亩,金沙梨560亩,白及、黄芩等中药材1000多亩,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稳妥的就业机会,托起了村民稳稳的幸福。

  东虎岭村先后承办了东虎岭乡村大集、卢氏首届连翘花季(东虎岭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引导村民开设“虎踞龙”“蜜香园”“蜂情苑”农家乐50余家,蹚出“连翘花季+中峰养殖+兰花观赏+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新路。2024年,东虎岭村人均增收超1.5万元。

  东虎岭村发扬奋斗精神,与时俱进、主动触网,积极运营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在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中赢得流量密码。

  乡风民俗在变 贴心服务不变

  在人居环境改善、致富项目多元、村民收入增加后,东虎岭村高标准建成了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远程教育室、卫生室,党员干部有了办公学习活动场所,村民参加集体活动也方便了。

  东虎岭村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搭建文化舞台、制作家风家训牌,开展“诚信户”“文明户”“好媳妇”等评比评选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如今,向善向上向好的新风尚愈发浓厚,“等靠要”“躺平者”、大操大办红白事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

  尽管乡风民俗变了,但村干部的心贴心服务没有变。不论是合作社还是村民,但凡遇产业技术、销售、资金等难题,村党支部都会想办法协调解决。

  如今,有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森林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水美乡村”……这一块块耀眼的招牌,东虎岭村的吸引力变得更足了。(许金安 叶新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