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20周年,咱们分三组巡山,向绿水青山致敬!”8月15日早上7时30分,卢氏县东明镇峰云村、国有卢氏草房管护区驻地,苏晓江布置一天的工作。
很快,7名身着迷彩服的队员,骑上摩托车消失在林海中。
豫西卢氏,古称莘川,意即草木繁盛、人民辛劳。
卢氏是我省面积第一大县、林业第一大县,境内有4037座山峰、2400多条河流,森林覆盖率70.35%以上,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
国有卢氏林场下设东湾、淇河两个管护中心,9个管护区,林场总面积25.27万亩。其中,草房管护区面积最大,有5.9万余亩。
苏晓江是草房管护区护林员、主任,30多年来,他先后在4个管护区守护过森林安全。他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常年和大山为伍,与风雪做伴,用绿色装点了热血青春。
坚韧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1975年7月,苏晓江出生在卢氏县范里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苏晓江的父亲是第一代护林员。1991年12月,父亲因病退养,成绩优异、正上高一的苏晓江成为“林二代”,当时他是卢氏年龄最小的护林员。
当年,草房管护区仅有几间土坯房,门窗透风,墙上糊着旧报纸。
一天夜里突发山火,苏晓江冲锋在前,头发被烧焦,满脸熏得乌黑。山火扑灭后,现场指挥的林场领导称赞:“这个小孩表现可不一般。”
草房管护区生活区位于东明镇峰云村,距县城15公里左右。那时,道路条件差,没有班车,更没有交通工具。
20世纪90年代初,护林员的主要任务是修枝抚育、林木管护、伐木监督和森林防火。卢氏山高林密,森林管护任务重,苏晓江那时负责的林区有4900多亩。
每周巡山2至3次,一趟来回得两三天。每次巡山,苏晓江都要走遍每个角落。夏日炎炎,闷热难当,有时一场大雨把他浇成落汤鸡;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有时连口水都喝不上。
几十年的守山实践,苏晓江练就了“铁脚板”“活地图”和“顺风耳”。
草房管护区散落着6个村落,农业生产、群众用火等难免产生风险隐患,森林防火难度大,但苏晓江有办法。
“防火工作,说白了就是群众工作。遇到群众笑脸相迎,到村民家里不递烟不说话,遇到红白喜事随个礼!”苏晓江说,群众工作做好了,宣传到位了,人人都是护林员。
常年与森林为伴,苏晓江对林木分布、生长规律、特性都了如指掌。
“栎树对土质要求比较高,一般长在山腰;松树、柏树最‘泼皮’,山顶石头缝中也能生长;油松的松针‘两针’一组、华山松的松针‘五针’一组。”
苏晓江说,最欣慰的是自己负责的管护区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2023年,国有卢氏林场研发的“智慧管护一体化平台”,让护林队员多了一双“千里眼”。
作为主任,苏守江不但自己努力适应形势变化,还督促职工主动融入信息化。如今人机交互运用自如,森林安全又多了一道防火墙。
用心 科研来不得半点马虎
中午12点半,队员们陆续返回生活区。
说起2024年三门峡市两会期间,卢氏代表团集中讨论时与县委书记胡志权面对面时的情景,苏晓江仍十分激动:“没想到一个基层最普通的护林员能当上市人大代表,还能给政府提建议!”
当选市人大代表,是苏晓江“用心”的结果。
2006年,中华松梢蚧在豫西林区泛滥。害虫常年贴附松针,吸食松针汁液,威胁林木安全。
2007年,三门峡和洛阳两地林业部门启动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地点就在塔子山林场。
需要选派一名责任心强、具有钻研精神的护林员配合工作,那时在塔子山林场的苏晓江成为首选。
害虫像米粒一样小,需要用多种药物对比防治,每种药物要选择10棵树作为样本,每棵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用药,观察各种配方药物药效。
“你一人观察、记录,数据还不是你说了算,做事不用太认真!”有人劝他“偷懒”。
“从大处说事关生态安全,从小处说是饭碗问题,没有树木,我们吃啥喝啥?组织这么信任咱,咱不能让组织失望!”苏晓江有自己的底线。
苏晓江的用心,得到了项目主要负责人、三门峡市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高级工程师彭兴龙的肯定。
每天观测,一针针数,一次得花4个多小时。试验期,记录原始数据的笔记装了几麻袋。
2009年5月,“豫西地区中华松梢蚧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苏晓江作为“主要完成人”也受到表彰。
苏晓江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好学上进,2023年考取了高级技师,成为事业单位工勤岗的“天花板”。
荣誉接踵而至:2017年入选三门峡市优秀高技能人才、2018年获得三门峡市道德模范称号。
苏晓江说,将永葆初心,保持热爱,守护好这满山碧绿。
护林员待遇不高,直到2017年工资才纳入财政预算。此前,一些护林员因嫌待遇低相继离职,而苏晓江坚持了下来。参加工作以来,一大半的春节,他都坚守在海拔1500多米的林区。
“在林场时间长了,对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它们就像孩子,需要精心呵护。”苏晓江说,如果哪天没到林区转转,他倒觉得不自在,只有和满山的栎树、松树等在一起时,心里才最踏实。(许金安 张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