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先后实施矿山开采场、排渣场、尾矿库植被恢复工程,完成矿山生态治理面积76.77万平方米,尾矿库生态植被恢复面积355.5万平方米。
●产业升级:连续7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现有4A级以上景区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
●数据支撑:2024年,栾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2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1.0元。
一个山区县的生态价值如何丈量?是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源头”,是10年向丹江口水库护送了8亿多立方米的Ⅱ类清水,是位居全省第一位的83.51%的森林覆盖率和85.05%的绿化率,是330天以上的湛蓝苍穹,还是年156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
答案,藏在栾川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实践中。
连续7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
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山区广袤,耕地稀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其真实写照。
这里钼矿储量居世界首位,素有“中国钼都”之称,矿业一度在全县经济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靠山吃山、有水快流,小矿山、小选矿厂遍地开花,富了老板,毁了生态。
然而,山并非无尽之源。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经济极度依赖有色金属出口的栾川。
痛定思变。2000年,栾川提出:举全县之力,大抓旅游、抓大旅游。
当时栾川旅游的现状是:年游客总量不足20万人次,旅游市场仅涉及洛阳和三门峡。
靠山吃山,工业反哺旅游。在矿产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一批从事工矿业开采加工的企业家投身旅游产业。如今,在栾川旅游上投资超亿元的13位企业家中,有11位曾是矿企负责人,重渡沟、抱犊寨、老君山等景区都是先行者。
出矿区、进景区,栾川县域经济转型抉择果断,新文旅迅速壮大做强。
2005年,“栾川模式”全国叫响。
2007年9月,栾川荣获“中国旅游强县”称号。
2013年,“栾川模式”转身“全景栾川”。
2016年,“全景栾川”魔变“奇境栾川”。
2017年9月,栾川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2018年12月,栾川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河南省第一家。
2022年以来,栾川以“百村千宿”计划为抓手,创新集群模式,布局老君山、重渡沟、龙峪湾和县城四大片区民宿集群,吸引携程等十大品牌入驻,打造“伏牛山居”集群名片,建成精品民宿306家,累计新建改造城市民宿2158家,实现从“半年闲”到“全年旺”的跃升,“民宿+”正在成为常态。
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全产业链生态旅游如同栾川清新的风,渐入佳境。栾川现有4A级以上景区10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3个,旅游乡村53个。
栾川连续7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休闲到栾川、享受慢生活”已经成为旅游时尚。“休闲慢城”的栾川,正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生态向好 生活向上 发展向前
进与退、取与舍,是绿色发展的辩证法。
如今的栾川,处处可见“生态+”的生动实践。
作为河南首家、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栾川的探索从未停步于生态产业的突破,而是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进,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价值链,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实现最大化,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生态农业。重点围绕食用菌、中药材、蕙兰、乡村旅游四大绿色产业,打造了“栾川印象”农产品区域品牌,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7个,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涵盖6大系列107款产品,2024年“栾川印象”农产品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绿色工业。依照“产业生态化”的原则,向绿而行,让“钼都”老树发新芽,先后把180余家小型钼矿开采企业整合为以洛钼集团、龙宇钼业为龙头的5家钼矿企业,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区内的60余家采选企业全部实施强制关闭。
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原则,先后实施矿山开采场、排渣场、尾矿库植被恢复工程,已完成矿山生态治理面积76.77万平方米,尾矿库生态植被恢复面积355.5万平方米。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矿山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吃干榨尽。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应用尽用钼尾矿中的钨、铜、铁、硫、氟等金属和非金属等矿物质,并将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创建9家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
2020年,全国50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公布,栾川位列其中。
2024年8月,栾川县成立河南省唯一一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机构,栾川在尾矿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进入了新的境界。
好生态,兴产富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县域富民最好的佐证。
2024年,栾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29.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1.0元。
“生态向好,生活向上,发展向前。生态产业不仅是经济引擎,更是文明跃升的系统工程。”栾川县委负责人说,栾川的发展战略前些年是:工矿强县、旅游富县、生态立县,现在是:生态立县、旅游富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
如今的栾川,已成为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
如今的栾川,青山相向、绿水逶迤,“两山”相生共荣。(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王军朝 实习生 武赟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