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省局消息 报道员赵倩报道 七月骄阳下,洛阳市新安县黄河岸边的万亩梯田,青翠的巴旦木果实压弯枝梢。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不仅迎来了中原首次规模化种植的丰收,更走出了一条“土地流转+产业带动”的乡村振兴新路。
土地活起来:从碎片荒坡到万亩基地 针对沿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困境,新安县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河南果宝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北冶镇及周边零散土地,建成3000亩核心种植区,带动形成总面积达1万亩的巴旦木产业带。“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的模式使村民年均增收3000元,昔日的生态短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强起来:新疆“坚果之王”扎根中原 新疆巴旦木是从古波斯(现今伊朗)传入,现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过去国内巴旦木的主要产地在新疆,且以干果上市为主,中部地区鲜有规模种植。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引种巴旦木经历了艰难的适应过程。企业持续品种改良,成功克服气候差异,建立了涵盖育苗、种植、收购的完整产业链。首批鲜果已由胖东来、盒马生鲜等品牌商超走向全国市场,未来将开发巴旦木油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产业效益。
农民富起来:家门口的“绿色工厂” “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让300余户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农户负责标准化种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经营风险。随着产业链延伸,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空间正在形成。
这场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证明:找准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模式、激活资源要素,乡村振兴就能走出可持续的发展新路。黄河岸边的这片“金田”,正在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