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嘉宾在堌阳音乐小镇体验弹奏乐器牛书培 摄影
与会嘉宾在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冯小敏 摄影
7月23日至27日,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河南郑州举行。7月26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跟随与会嘉宾来到兰考县,探访了焦桐和焦裕禄纪念馆,在堌阳音乐小镇了解兰考民族乐器产业发展的传奇故事,前往东坝头镇黄河湾感受兰考黄河段独特的壮美景色。
60多年前,兰考“三害”,风沙为最。焦裕禄汲取干部群众智慧,找到了广植泡桐治理风沙的良方。这棵焦裕禄1963年春亲手栽植的泡桐,目前树高24.6米,胸围4.33米,冠幅东西20.8米、南北20.9米,活立木材积18.15立方米。这棵泡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之为“焦桐”。
当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树生长正盛,当年用来防治风沙的泡桐树,如今被制作成婉转悠扬的一张张古琴,不仅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致富树”,也逐渐长成连接中外交流的“文化树”。
“亲眼见证了中国各地在科技、农业、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的进步”
来自埃及的亚洲研究和翻译中心创始人、主任艾哈迈德·穆斯塔法(Ahmed Hassan Ahmed Mohamed Moustafa)在参观时表示,他对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印象深刻。兰考通过植树造林等举措实现巨大发展,这正是他选择来到兰考的原因,其经验值得借鉴。
他说,焦裕禄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秉持平和理念,心系国家与家乡,全力解决家乡问题,不为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的这种精神激励了许多人。
他还谈到,中国的开放精神有目共睹。他自2015年来到中国,亲眼见证了中国各地在科技、农业、生态治理等多个领域的进步。中国并非只靠言辞,而更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这些行动切实帮助了人民,也让中国在世界上赢得崇高尊严。
黄河沿岸的生态美景,吸引外国友人纷纷合影
东坝头镇黄河湾曾是兰考县的最大风口,饱受风沙危害。现在,这里已建成了生态廊道,成为白鹭、丹顶鹤等200余种野生动物的家园,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在亲眼见证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后,外宾们纷纷掏出手机拍摄。
在东坝头镇黄河湾,穆斯塔法说道:“水总是给予人们宽容与包容的力量。无论是江河还是大海,都会让人变得更加坚韧。而这些品质,我们也都在焦裕禄身上看到了。”
泡桐变乐器,远销40多国
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乡”,兰考依托泡桐资源,将传统民族乐器制作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嘉宾们走进工坊,观摩制作流程,欣赏乐器演奏,沉浸式感受兰考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对兰考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赞叹有加。
兰考县民族乐器产业兴起于1988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1.8万余人。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更是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
来自阿联酋沙迦大学的国际关系专家、中国中东关系研究员纳吉拉·阿尔扎尼(Najla Al Zarooni)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学习弹奏古筝曲《沧海一粟笑》,虽然只学了短短的一句,但作为首次体验中国传统乐器的她表示:“这和我们阿拉伯的一种乐器很像,我非常喜欢。”
从一棵泡桐树到一张古琴,当年焦裕禄种下的那棵泡桐树,已经在兰考生根发芽。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已蝶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希望田野。兰考的蜕变之路,为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提供了绿色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鲜活样本。(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