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聚焦

从300元地摊到近12亿品牌 信阳毛尖文新的逆袭太攒劲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从300元地摊到近12亿品牌 信阳毛尖文新的逆袭太攒劲

  文新茶叶销售中心

  文新茶叶36年坚守创新,引领信阳毛尖复兴,惠农强市。

  北望中原、南接楚地的信阳,自古浸润在茶香之中。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承载着豫南农耕文明与商贸传奇。7月21日,记者走进信阳市浉河区文新茶村,感受到其成为信阳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文新茶叶品牌书写着一段守正创新的名茶复兴传奇。

  时间回到1989年,17岁的刘文新怀揣300元积蓄,从当时的信阳县来到信阳市区摆起茶叶地摊。3年后,他租下门面开设茶庄并成立信阳市文新茶叶公司。1995年,文新品牌正式注册。历经三十六载风雨,当初的地摊已蜕变为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了从个体经营到产业标杆的华丽转身。

  “文新”二字,承载着创始人刘文新的初心与誓言。其一,文新是刘文新的名字,独一无二;其二,象征着他本人,会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品牌;其三,时刻提醒他严于律己、树好形象、不懈奋斗。这三层含义,从诞生之初便为品牌注入了人格化的坚守与追求。

  20世纪90年代初的信阳毛尖市场,曾深陷鱼龙混杂的困境。仿冒包装遍布街巷,劣质茶叶损害了信阳毛尖的品质与声誉。刘文新内心充满危机感:“当时很多人只知道信阳毛尖,却不知道有哪些知名品牌;只认产地,却不懂深层茶文化。”这份珍视与责任感,让他坚信:唯有创品牌,才能实现信阳毛尖的历史复兴。

  品牌的根基在于品质,这是文新始终恪守的准则。为让每片茶叶都经得起检验,文新打造“智慧茶园”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严苛到每片茶叶都达欧盟有机标准。同时,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茶农标准化种植,扩大有机茶园认证规模。通过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构建起下联茶农、上接国内外市场的完整产业链,让更多茶乡百姓共享红利,迈向共同富裕。

  在坚守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文新从未停止科技创新。2022年,与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团队联合研发的信阳毛尖智能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全长100多米的生产线整合了十大智能模块,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轻触屏幕输入指令,高温杀青、筛分、揉捻、干燥等工序便在数字化控制下精准完成,实现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制茶”的跨越,为茶产业升级树立新标杆。

  产品创新是文新激活传统名茶生命力的关键。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文新不断突破边界:从红茶、白茶、茯茶的研发,到毛尖冰激凌、非遗奶茶等推出,再到“文小新”IP打造,让信阳毛尖跳出“传统绿茶”单一标签。这些创新产品俘获年轻消费者,成为市场新宠。刘文新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茶与健康食品的跨界融合,研发低糖低脂茶点等,让传统名茶以更多元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为让信阳毛尖香飘更远,文新大力推动“茶+文旅”融合。4A级景区文新茶村成为展示信阳毛尖魅力的重要窗口;村内信阳毛尖博物馆通过电子沙盘、全息成像等科技手段,将茶文化与现代体验结合,成为集科普、研学、旅游于一体的文化阵地,更是信阳茶走向世界的国际IP。

  市场拓展上,文新线上线下齐发力。既深耕淘宝、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又拥抱抖音、快手等新赛道,通过直播带货让信阳毛尖走进更多家庭。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文新还通过技术输出、设备支持带动中小茶企提升品质,共同守护“信阳毛尖”金字招牌。

  如今,信阳全市茶园面积达216万亩,茶叶总产量9.5万吨,总产值170亿元,信阳毛尖品牌价值攀升至81.78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国前三,成为老区振兴、绿色崛起的支柱产业。而文新品牌以11.96亿元的价值位列全国第七、河南第一,用36年的坚守与创新,践行着守正创新、复兴名茶的初心和使命。

  正如刘文新所说:“为信阳毛尖骄傲,更因它能兴茶富民、助力乡村振兴而幸运。”这片承载千年文化的茶叶,正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尹小剑 通讯员 王贝贝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