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料、装袋……随着一道道工序的完成,一车车成品香菇菌棒源源不断地发往县内15个出菇基地和出口韩国、美国等。“公司生产的液体香菇菌棒成活率100%,订单已排到年底,目前两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全力满足县内外菌棒市场供应。”6月25日,卢氏县开发区内的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曲全武说。
卢氏县山清水秀、空气洁净、气候温润,有着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生长环境,年香菇种植规模4亿棒,年综合产值46亿元,惠及全县3.6万户11.8万菇农。
经过优良品种选育、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精深加工,该县传统香菇产业已形成全新产业链条。2017年,卢氏县的河南信念集团林海兴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改变了当地菇农春种秋收、单打独斗传统种植模式,聚变为工厂化菌棒生产、大棚基地化出菇、规模化经营等产业链条,全县工厂化菌棒加工厂达到20个,建设出菇基地180个,“四季出菇、全年上市”种植户达到40%以上,所培育的德海10号、向阳2号等优质香菇菌种成为豫西当家品种,液体香菇菌棒备受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基地欢迎。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惠的金融扶持、产业奖补政策,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香菇产业技术能手,孕育出卢氏好香菇。
早先在外务工的朱阳关镇杜店村村民阿海永,2013年回乡投资10万元建起了4个香菇大棚,经过不断学习和滚动发展,如今年种植香菇稳定在10万棒,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状元”,带领菇农走上了规模种植、科学经营的康庄大道,其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委员、村集体经济菌棒加工厂负责人。
从豫陕两省交界大山深处搬迁到兴贤里社区的杨彦军,2019年享受金融扶贫贴息贷款30万元,承包横涧乡代家村食用菌产业基地8座香菇大棚,经营规模从6万棒增加到现在的15万棒,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和十星级文明诚信“标兵户”。“多亏党的惠民政策,让我全家走出了困境,改变了命运。”杨彦军感激地说。
卢氏干鲜菇品以其量大质优广销南阳、广州等各大专业批发市场,催生出广旺、绿之源等规模食用菌购销企业和朱阳关、五里川等香菇交易市场,涌现出王店村、河南村、黄柏沟村等一批香菇种植示范村。如今,朱阳关镇村村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购进原料、统一市场信息、统一技术指导等举措降本增效,引领全镇年发展香菇5800万棒,年产值6亿元;与浙江、福建两家出口企业强强联合,年收购鲜菇1万余吨。
同时,卢氏县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外贸出口加工企业29家,就地消化香菇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创新,闽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的香菇多糖多肽、香菇酱等系列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
卢氏县和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合作的范里菌棒厂即将开工生产,投资3.93亿元的“古村落+食用菌”综合开发项目如火如荼,这些将为卢氏香菇产业注入新活力。
小香菇创出大市场,成就大产业。目前,卢氏县实行“一体系、一企业、一领导、一局委、一专班、一乡镇”帮扶责任制,将香菇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延链扩链强链,降本提质增效,创出“原本卢氏”生态香菇大品牌。(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明瑞 通讯员 张海军 高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