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杏树叫三生有杏,长着李子杏、金太阳和香白杏3种杏,成果大小、颜色、风味各不相同。”4月9日,走进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万亩杏林,正在杏园修剪管护的果农冯敬才说,他种植管护的杏树一棵能产出商品果100多公斤,一亩田年收益8000余元。
近年来,濮阳市积极开展“一村万树、果树进村、绿满村庄”专项行动,组织林草乡土专家“以一带十”科技帮扶活动,市县乡三级林业主管部门联动实施“一树一策”抢救复壮,常态化开展病虫害防治和日常管护等,助力花经济、果产业、树文化全面开花,让古杏林成为“新南乐八景”和群众致富增收的幸福树,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
花经济
“走啊,去南乐拍杏花。”每到杏花盛开,不少游客都会前往南乐赏花。
“我们村的杏花越来越有名了,这两年每年都有不少人过来游玩。游客看美景,我们能挣钱,大家都高兴。”村民李大姐说。今年,南乐举办“春暖花开·杏韵南乐”杏花观赏周乡村旅游活动,多家权威媒体聚焦南乐杏花,网红刘皮特在直播间为西邵红杏代言,“西邵杏花”话题短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线上引流、线下打卡,西邵红杏万亩花海让古杏林焕发新生机。据不完全统计,杏花观赏周期间,共吸引游客25万人次到西邵乡共赏杏花美景。
果产业
“平生尝遍四海肴,西邵红杏胜仙桃”。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邵红杏自带引流标签,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是西邵红杏品质认证的天然符号。目前,西邵乡种植杏树1.2万亩,亩均收入约5000元,鲜果年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6000余名群众致富增收。
“去年我们村加工的1.5万余公斤杏干都卖出去了,产品很受顾客喜爱。酿造的5000多公斤杏酒也快卖完了,市场反馈也非常不错。后期我们将陆续把窖存的5万多公斤杏酒投放市场。”南乐县西邵乡李崇疃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周说。
南乐县西邵乡乡长万蕾表示,近年来,西邵乡认真做好林业土特产文章,积极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支村两委+扶持政策”的发展模式,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开展杏脯、杏酒等深加工项目,提升红杏附加值,预计今年能够生产杏脯3万箱、杏酒2.5万公斤以上,年产值约5000万元,将直接带动群众户均增收超万元。
树文化
古树是有生命的“活化石”“活文物”。西邵乡地处黄河故道,天然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红杏种植,已有近千年种植历史。
杏福满堂、杏榜题名墙、杏乔缘相亲大会……以树为媒,一系列林旅融合活动让古杏林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目前,西邵红杏百年以上的古杏树不胜枚举,最古老的一棵红杏树树龄有五百年。2024年,西邵古红杏林被认定为河南省农业文化遗产。(王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