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在观察记录牡丹的长势和开花情况。记者 李运海 摄
南阳一农业公司在免费培训农民切花技术。记者 李运海 摄
汝阳县王坪乡王坪村樱花盛开,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赏花。康红军 摄
人间最美四月天。
樱花落了,洛阳的牡丹盛开了,南阳的月季则奋力生长,含苞待放。随着气温的升高,河南赏花经济持续升温,正以“花”为媒撬动百亿级产业链。
然而,赏花经济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花期短暂、消费场景同质化严重、产业链短等问题。如何让赏花经济突破季节限制,由“花开一季”到“花开四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地文旅产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4月10日至12日,记者先后到许昌、南阳、洛阳等地采访种植大户、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探寻“花期之后”的产业突围之道。
赏花经济让美景变“钱景”
春风拂面,又到了牡丹盛开的季节。
4月12日,尽管狂风呼啸,气温骤降,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里依然是牡丹争奇斗艳,游客络绎不绝。人们在牡丹前拍照留影,希望用镜头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公园里人潮涌动,周边酒店、饭店爆满。自1983年洛阳举办首届牡丹花会以来,同样的剧本年年上演,洛阳因牡丹赚得盆满钵满。
“牡丹花虽美,但花开花落二十日,花期短且集中。”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牡丹研究所所长王二强说。
正因为如此,现在也是牡丹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最忙的时期。他们天天扎根在牡丹种植基地里,观察记录牡丹的长势、花的形状和颜色、花的持续时间。王二强说,研究的重点除了颜色如何更纯正外,还有如何延长花期,培育出开花更早的牡丹和开花更晚的牡丹,从而延长整个牡丹花的观赏时间。
这样的早开牡丹和晚开牡丹,已在洛阳很多地方展示,得到游客的认可。品种“荷红探春”开花早,花也多,比普通的牡丹开花早3天至5天,当年11月还能二次绽放。而“荷红迎夏”则是晚开品种,可以在“五一”节期间开放。因此,即使绝大多数牡丹已经花败,游客仍能通过这些晚开品种,一睹牡丹芳容。
如今,洛阳四季牡丹馆的建成,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盛开的牡丹。
繁华背后的“花期烦恼”
采访中,很多人表示,赏花经济有优势,也有自身存在的短板和硬伤。
一方面是季节困境,像洛阳牡丹,花期仅20天左右,旅游收入80%集中在4月。樱花花期更短,约15天,相关产业常陷入“半年闲”。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严重,各类“花节”多,但“千园一面”的观赏模式,游客体验单一。
花期过了,赏花经济该如何持续下去?
洛阳天盛盆养牡丹园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松峰表示,牡丹节过后,牡丹和牡丹花的销售不会停,赏花经济仍很火热。“牡丹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卖。一是卖盆花,二是卖切花。通过科技创新,盆花实现了一年四季都能开花”。
今年春节前后,张松峰卖盆花5万多盆,如今一天卖200多盆,主要销售到江浙地区。他说:“江浙地区很多人喜欢牡丹,对牡丹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盆花和切花有广阔的市场。”
“要有更多的景观设置,更多的游客体验,才能在花期后留下游客。”鄢陵县唐韵小镇的工作人员说。
今年3月,唐韵小镇千余亩樱花和玉兰花进入盛花期,艳如朝霞,白似瑞雪。小镇以“唐风雅韵·玉兰倾城·樱花烂漫”为主题,精心策划了“玉”你相约、“樱”你而来唐韵花海花朝节等多项旅游活动。
清明节期间,这里的游客每天达4万人。而今,走进景区,樱花已没有了踪影,个别黄玉兰还在开放,景区内游客稀稀落落。工作人员介绍说:“樱花败了,这里进入短暂的淡季,游客相对稀少。”
在唐韵小镇,记者看到樱花树和玉兰树之间,有很多清末民初的老房子。原来,他们从山西等地拆了100多套老房子,将砖瓦、门窗、房梁等原物件拉到景区进行复建。如今,已经复建了23套。
通过复建老房子,景区设置了8个景观区,并将老房子出租以增加收入。同时,因为有这些老房子,去年有8个短剧在唐韵小镇完成了拍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要举办各种文旅融合活动,打造新场景,才能在花期后吸引更多的游客。”
赏花经济如何“常开不败”
月季还在含苞待放,南阳市佳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香已经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奔波,签订合同,推销月季。
陈香卖花不是卖一朵两朵花,而是以加盟店的形式,卖月季的种植技术和切花技术。如今,她已经建了13家加盟店。
在南阳当地,种植户普遍感觉月季种植有点过剩,价格低,赚不着钱。陈香说,月季在省外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向省外扩张是赏花经济持续火爆的一个重要方向。
也正因为向省外扩张,陈香去年卖花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三倍。
每年四五月,正是鄢陵县金雨香草庄园玫瑰花开的季节,法国格拉斯玫瑰、大马士革玫瑰、苦水玫瑰等世界知名玫瑰品种摇曳生姿,满园芬芳,让游客流连忘返,这是“能看的玫瑰”。
采摘来的玫瑰花,经过选花、浓缩、蒸馏、醇化等环节,变成天然精油、纯露,实现身价倍增,成了“能用的玫瑰”。还有的玫瑰花经过晾晒、烘干等工序后,被制成玫瑰花茶,变身“能喝的玫瑰”……
玫瑰从“能看”到“能用”,再到“能喝”,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金雨香草庄园建成了许昌市“芳香植物应用萃取研究中心”及鲜花储存、精油萃取车间,实现了玫瑰精油提取香味纯正、出油率高的目标,赏花经济的产业链越拉越长。
站在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看着熙熙攘攘的赏花人群,记者不禁思考:当最后一朵牡丹凋谢,这些游客还会再来吗?要让赏花经济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必须突破“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在延伸产业链条、深化文化赋能、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让河南的赏花经济四季常青,“姹紫嫣红”才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记者 李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