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位于郑州、新乡、焦作三市节点位置,县域面积 473 平方公里,40万人,辖 11 个乡镇,222 个行政村。全县无山无川,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2022年以来,以完善县域林网、推进乡村绿化为主要抓手,结合中原农谷 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举全县之力,开展全域国土绿化。三年来,全县共完成造林 2.37万亩,其中农田林网 1.9万亩,廊道绿化0.1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 110余万株。全县道路绿化率达 100%,农田林网控制率达 94. 1%。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好两项整治,围绕“三边”要空间
抓好沟渠和路肩整治,向河边、渠边、路边找绿化空间。2022 年冬季,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启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综合整治沟、河、渠、路、林,要求有路就要有路肩、有河渠就要有堤岸,(有路必有树、有渠必有树、有河必有树)。仅一个半月时间,全县共培复路肩 1450公里、疏浚整治各级支排灌渠 723公里,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地清表 4200亩。通过培复路肩增加绿化面积3000余亩,通过疏浚河道整出绿化面积2000余亩。2023年冬季,该县又开展了大会战“回头看”,2024年冬季,按照全省全市沟渠治理会议和全省《沟渠国土绿化方案》的要求,又在全域开展了“查漏补缺”行动。通过三年的努力,整体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二、探索六种路径,拓宽渠道筹资金
从大会战到全域国土绿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确保能够顺利推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获嘉县组织各村通过召开“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组织群众算好功能提升账、环境改善账、经济收入账,干部群众认识到整治沟渠、培复路肩、植树种绿不仅农业会增效益、集体会有收益、群众也会增加收入。参与大会战和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真正实现了干部由“被动干”到“主动谋”,群众由“站着看”到“一起干”。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探索形成了“县级奖补、乡镇配套、集体自筹、社会捐助、群众参与、收益补充”六种资金筹措路径。
三、建立三项机制,多方联动抓管护
农田基础设施,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一是利益联结。重点推行四种合作模式,即村种村管、村种户管、户种户管、发包经营,每种模式都要求村集体主导、群众参与,强调村集体和农户双收益。通过利益联结,实现了多方共赢,全县共签订林木经营管护利益联结合同8300余份。村集体拍卖路肩及河渠收入 700 余万元,农田林网建设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600万元以上。二是常态巡查。在每个乡镇建立了交通农业综合管护中心,将交通、农业、水利管护经费统筹调配,把田长、林长、河长、井长、路长“五长合一”,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巡查、反馈、整改、督办机制,实现日常有人管,出现问题能够随时解决。三是宣传打击并举。一方面,在全县持续广泛宣传绿是底色、绿是生态、绿是效益,增强广大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另一方面,对恶意损坏农田基础设施和农田林网的行为,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并对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有力震慑。通过建立机制,多措并举,确保树木栽得下、能成活、管到位、有收益。
四、明确三项要求,追求效益谋长远
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必须打好基础长远考虑。获嘉县在农田林网建设上,提出三项要求:一是用好空间。要求在适宜路渠两侧全部实行乔灌结合,栽种红叶石楠、黄杨球等经济灌木,鼓励乡村大力发展路肩经济、堤岸经济,既强化了绿化效果,又增加了林网收益,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群众随意开荒种地;二是把好标准。要求国省县道路肩不低于 3 米,乡村道路和主要生产路路肩不低于 1米。苗木栽种时做到“四放线”,即挖坑时放线、种树时放线、浇水后培土时放线、涂白时放线,这样栽出的苗木不仅景观效果好,也为苗木成材打下了基础。三是谋好未来。引导各村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时,既要算大账,也要算每一条路、每一条渠的集体收益账,要提前考虑留足苗木轮作基金,确保形成能循环的可持续林网经济之路。
通过大抓农田基础设施和林网建设,加上田村一体推进,农业基础功能完善了,乡村生态好了、环境美了,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明显增强,为推动乡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