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际爱鸟日
是致敬自然生态链中
这群“空中精灵”的特殊时刻
全球现存约1万种鸟类中
中国记录了近1500种
而地处南北过渡带的河南
凭借伏牛山、太行山、黄河湿地等多元生境
成为400余种鸟类的家园
它们不仅是生态健康的“晴雨表”
更承载着中原大地的自然密码
曾在中国绝迹的朱鹮,如今在信阳市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衍生息。这群身披霓裳的“鸟中仙子”,通过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从7只试验种群扩展到如今约600只的野生种群。它们晨起觅食、暮归杉林的身影,成为河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鲜活见证。
河南鸟类中,73%以昆虫为主食,年均可控虫害面积达百万亩;白冠长尾雉等雉类通过啄食传播120余种植物种子;冬候鸟灰鹤在黄河滩区取食时翻动土壤,天然提升土地肥力……每一只鸟都是生态系统的“专业工程师”。
如今,河南已建立二十多个鸟类自然保护区,信阳等地推出“稻田护鸟”计划,农民在朱鹮栖息地保留生态稻田;郑州、洛阳等城市公园设置“鸟类食堂”,科普观鸟成为新风尚。
这个国际爱鸟日
或许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
记录窗外的鸟鸣,参与鸟类调查
用点滴行动守护翱翔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