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林地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912.76万亩,森林覆盖率50.72%,位居全省第一。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全市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三门峡市把发展复合型林下经济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科学利用森林和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初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种模式,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打造三门峡市林下经济品牌,推进全市林下经济快速向好发展。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397.82万亩。
5个坚持促发展
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三门峡市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着力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区域优势创特色。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各县(市、区)研究确定本地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培育短平快林药、林菜、林菌、林禽等种养模式,科学规划业态,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坚持示范引领建基地。全市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带动,建成千亩以上林药基地15个,200亩以上林菜基地14个,50万袋以上林菌基地10个。位于灵宝市的河南鑫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4900亩林地种植林下连翘、苍术、牛至、黄精等中药材。其中,发展林下种植药材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中药材6000余亩。
坚持利益共享机制。三门峡市积极探索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以卢氏县为例,创新企业、基地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产业发展、企业获利、群众增收三赢模式,在林下发展连翘种植60万亩,带动林农9万余人参与发展连翘产业。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依托东明镇当家山2000亩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在林下套种不同生长周期的白芍、射干等中药材和辣椒、红薯等特色农作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能培训、电商购销等4种利益联结方式,累计带动农户1300余户,实现社员年均增收6000余元。
坚持市场竞争树品牌。着眼提升市场竞争力,三门峡市结合森林产品认证和林下经济基地规范化建设,支持培育油用牡丹、花椒、羊肚菌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林产品牌。灵宝市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6万亩,年产中药材2.2万吨,产值3.1亿元。“灵宝杜仲”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灵宝市入选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跻身河南省中药材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
坚持综合服务促提升。三门峡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开展林下经济培训指导,提升基地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年均开展技术培训50余场次,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开展院校技术交流20余次,有效提高经营主体把握市场走势能力和生产管理水平。两年来,全市积极服务各地林产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并实施了10余个省级财政林下经济扶持项目,在灵宝市、渑池县等地林下种植黄精、连翘、丹参、柴胡等中药材3000余亩,总投资1358万元,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9万元,有力助推林下经济发展。
6种模式助共赢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形态,其健康发展依赖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紧密的经营联结机制。通过构建适宜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关键。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牡仙牡丹产业集团结合油用牡丹喜阴特性,采用“核桃+油用牡丹”上乔下灌的种植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种植油用牡丹9.82万亩。目前,公司生产牡丹籽油、牡丹花核桃乳、牡丹食品系列等10余个品类400多种产品,年产值超10亿元,成为全国油用牡丹行业标杆企业。
“订单+公司+基地+农户”销售模式。三门峡市为民实业有限公司采用“订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从辣椒育种、育苗、供应配套农资、指导种植技术、回收鲜椒干椒、烘干鲜椒深加工等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每年收购渑池县、灵宝市、卢氏县等地辣椒200万公斤,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农民销路不愁。
“公司+支部+农户”运作模式。河南宁寿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围绕店子乡中药材产业化项目开发,公司负责种苗提供、技术指导、药材收购和加工销售,农户负责在各自的林地上种植管理和采收,政府负责政策的宣传引导。通过“公司+支部+农户”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党员带头、以点带面,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在店子、黄塘、宽坪、大石涧等地种植黄精、玉竹、万寿菊等中药材1.5万余亩,辐射带动600余户2000余人,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益约10万元。
“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企业管理”经营模式。湖滨区富刚扁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区政府组织的技术培训为引导,发挥合作社主导作用,采取统一流转土地、农户自愿加入、免费供应使用机制。由社员带头栽培扁桃,并向邻近群众传授管理技术,生产中实行企业管理方式统一防治病虫害、销售扁桃和鸡(鸡蛋)。目前,合作社种植扁桃2200亩,林下养鸡、鹅5000余只,年销售总收入200多万元。
“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灵宝市祥和菌业专业合作社作为豫西地区最大的夏菇生产基地,发挥产量高、品质优、无公害优势,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阳平镇西常村及周边大力宣传和推广林下香菇栽植新品种、新技术,定期开展香菇栽植及管理技术培训。全市累计培育示范户1800余户,带动周边7个乡镇52个行政村7000余户种植香菇100余万袋,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依托东明镇当家山的2000亩核桃示范园,在林下套种不同生长周期的白芍、射干等中药材和辣椒、红薯等特色农作物1750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能培训、电商购销等4种利益联结方式,累计带动农户1300余户,实现社员年均增收6000余元。目前,该合作社已建成烤核桃、脱衣核桃仁生产线、核桃蛋白粉生产线各一条,年加工能力均为1000吨以上。此外,建成了面积700平方米的核桃博物馆,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刘玉明 杨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