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商城县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西河景区内,其鹏有机茶厂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在安插诱虫黄板。碧绿的茶山插上了成千上万个“小黄旗”,成为寒冬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冬季用这种杀虫板效果会更好,连同虫卵一起被诱杀,来年开春,茶园虫害会减少一大半,茶叶品质还能有效提升。”其鹏有机茶厂负责人、信阳毛尖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周正祥告诉记者。
商城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强化茶业生态建设、质量安全标准化、疫病监测控制、质量安全追溯、宣传培训诚信管理等8大体系入手,加快培育优质品牌,积极推动“茶、旅、文、康”融合与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高山茶产业。全县年产干茶530万公斤,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2亿元,3万余户12万人因茶有了稳定收入。高山茶产业成为拉动商城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2009年以来,商城县11次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或“全国茶业百强县”,荣获“2015年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2018年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2020年全国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2021年茶旅融合特色县域”等称号。2022年,“商城高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商城县成为商城高山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商城高山茶”成为公用品牌,以30.57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全国茶叶公用品牌榜第59位。
商城高山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该县强县富民、实现“两个更好”目标的一个缩影,中药材产业的崛起,则是拉动商城县经济增长、产业振兴的另一个新引擎。
“今年全乡16个村广泛种植野菊花,面积达6000余亩。我们集中连片打造了600余亩的武畈村野菊花种植基地,每亩收益3000元,户均增收6000余元。我们还和三九药业等知名药企签订了保底收购合同,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长竹园乡乡长董长城说。
2022年以来,商城县深挖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配套产业设施,制定了以“一草一花”(艾草、野菊花)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外引内扶”,扶持本土药企,培育龙头,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采取订单农业、保底收购的方式,连片打造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到2024年年底,该县打造了野菊花、艾草、黄芩、茯苓等5个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桔梗、天麻等7个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南阳国医艾草、扬子江黄芩等4个中药材仓储加工车间以及2万平方米的中药材冷链仓储物流中心,直接带动就业人数1.2万人。
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近年来,商城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颜值”转化成“经济产值”,立足“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炖菜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发展定位,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一米两茶一菜一药材”(再生稻米、高山茶、野生油茶、炖菜、中药材),林果、水产、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多点发力的特色产业格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截至目前,全县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2030家、家庭农场2924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高山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绿色品牌22个,有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35家。
如今,商城县的特色产业蓄势勃发,链条越做越强、品牌越做越响,为乡村振兴夯筑了一条黄金大道。(记者 尹小剑 李振阳 通讯员 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