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豫林专栏 > 廉洁文化苑 > 红色传承

清廉律己楷模刘伯承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4-12-03 来源:河北党史网

  开国元帅刘伯承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堪称“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学识渊博、光明磊落、大公无私,更赢得广大军民的爱戴和钦佩。

  刘伯承(右三)、邓小平(左三)等在河北涉县合影

  一、麻药留给他人用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刘伯承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南北,因操劳过度,不慎于1942年初夏患了疟疾。

  卫生处李医生在给刘伯承治疗时,因为消毒不严格,造成用药部位感染。旅卫生处的钱信忠处长便带着肖医生重新为刘伯承诊治。经检查,刘伯承感染的部位红肿得很厉害,钱信忠同刘伯承商议,要将感染部位动手术切开。刘伯承点头表示同意。

  钱信忠马上吩咐肖医生准备一支麻药。刘伯承听说后,连忙摆手说:“现在药很紧张,我这点小手术,就不用麻药了。”

  钱信忠劝说道:“师长,还是用一点儿吧,不然太疼了。”

  刘伯承态度十分坚决,他说:“不要紧,我能坚持住,麻药就留着给做大手术的人用吧。”

  钱信忠无可奈何,也只好同意了。

  手术开始了,随着手术剪刀的声响,医生们的心也不由得紧张起来。可刘伯承却坦然地伏在床上,一声不吭。

  “能行吗,师长?”钱信忠关切询问。

  “行!可以坚持。”刘伯承回答的声音很轻,但透着刚强与镇静。

  只见刘伯承用手紧紧地抓着枕头,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直往下淌。肖医生急忙拿来毛巾轻轻擦拭刘伯承头上的汗水,他不禁想起了历史上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关云长不用麻药毕竟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如今医药技术已经较为发达,刘伯承却是为了把麻药节省给负伤的战士,肖医生内心不禁涌起一阵莫大的感动。

  手术终于做完了,钱信忠长舒了一口气,满怀歉意地对刘伯承说:“师长,由于我们工作上的粗心,增加了您的痛苦,实在是太对不起了。”

  刘伯承接过毛巾,擦去脸上的汗水,宽厚地笑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们通过这件事吸取教训就是了。”对于之前那位负责治疗的李医生,刘伯承也没有丝毫责怪之意,他向钱信忠嘱咐说:“听说这个李医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参加我们八路军,这不容易啊!出了这个事,他已经有了认识,你们就不要再为难他了。”

  二、“群众都还没有吃饱肚皮”

  1947年,刘伯承和夫人汪荣华合影

  1942年12月,刘伯承迎来了50岁的生日。此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空前残酷。

  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并指示,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为刘伯承举行万人庆祝大会活动,以表彰他的革命功绩,鼓舞敌后军民的斗志。

  在这种情况下举办祝寿庆典,这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刘伯承隆重举行祝寿活动,也是从斗争形势和政治需要出发考虑的。当时,敌后抗日军民的斗争环境极为艰苦,国民党顽军在日军的诱降之下,加紧了投降活动,并紧密配合日军夹击八路军。刘伯承在抗日军民中威望甚高,为他祝寿,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力,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坚定广大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刘伯承得知129师政治部要为他举办祝寿活动的消息后,内心十分不安,始终不愿意说出自己生日的具体时间。政治部的人员设法询问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而汪荣华深受刘伯承低调、谦逊作风的影响,也不肯说出刘伯承的生日。政治部只好自行决定,在12月16日为刘伯承庆祝生日。

  与此同时,八路军129师《战场报》和太行山《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部各派1人,前往师部采访刘伯承。在师部等候两名记者已久的参谋说:“首长非常尊重政治工作,他早就在等候你们了,你们来晚了!”两名记者疾步向办公室走去,一进屋子就立正敬礼,然后抱歉地说:“师长,我们来迟了!”

  刘伯承站起来,以长者的风度平静地说:“时间观念对于军人极端重要,有时胜败在于分秒之间。因此行动的时间一定要准确。好了,你们要向我采访什么呢?谈吧!”

  两名记者迅速回答:“请首长谈一下自己简略的经历,我们想在您生日时公布您的年谱,让大家了解学习。”

  刘伯承只知道组织上安排来人要对他进行采访,并不知晓采访的具体内容。当听到记者是奔着他的个人事迹而来,顿时有些懊恼,便不客气地挥着手说:“算了!算了!莫谈这些好不好?你们都晓得,粉碎九路围攻过后,有个记者来采访我,我对他说,你只能写战士,不准写我。要不,我不同你谈。即使你写出来,我也要把你的稿子撕掉!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跟你们谈的‘略历’。你们要是没有别的事,就回去吧。”

  兴致勃勃前来的两名记者,被刘师长这一瓢冷水泼得愣住了,但还是不甘心地进一步申明说:“师长,不是给您庆贺50岁寿辰嘛!这是我们的工作呀!”

  刘伯承闻言后更坚定地拒绝说:“庆啥子寿嘛!我不晓得。你们无事找事,不要这样搞好不好?群众都还没有吃饱肚皮!走吧!走吧!”

  两名记者无可奈何,只好去请129师政委邓小平来劝说。于是,邓小平领着两名记者亲自登门,开门见山地劝说:“师长,我看您还是要讲啊!这是党的决定,没得略历,咋个祝寿嘛。再说,这也是工作。”

  看来此事无法躲避,刘伯承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接受采访:“要说这也是工作,我是无条件服从党组织的决定的。我这人没得啥本事,是被旧社会逼上‘梁山’的。那时候,国际国内,弱肉强食,清王朝腐朽败落,民不聊生,使人不得不立志仗剑拯民于水火,于是富国强兵的念头,自然而然产生了。1912年,我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将校学堂,从此投笔从戎,距今整整30年了。我是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现在回想起来,在此以前,我在川军熊克武部队打了不少的仗,流了不少的血,其中除了讨袁、护国、护法、讨贼等战争外,大都是打‘烂仗’嘛!”

  刘伯承略作停顿,眉头缓缓聚拢一阵之后又舒展开来,把30年的战斗经历尽力浓缩,扼要地讲了一番。他最后颇有感慨地说:“我深切地感受到,像我这样的人,如果不听党的话,势必一事无成!总起来说一句话,我也是从旧社会来的,出污泥而不染是很不容易的。我也没有改造好,没有为党为人民做什么工作,愿和同志们共同努力做个好党员。我的生日已经过去了,政治委员既然说这也是党的工作,那就不必管它是哪一天了!”

  “要让孩子们知道‘大笼子’‘大油缸’就是人民群众!”

  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转战黄河两岸,陇海铁路南北,执行“大踏步机动,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扩大了解放区,保卫了人民的和平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刘伯承把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放在解放区建设的重要位置。每到一地,他总是嘱咐军队和政府机关,不要占用学校用来宿营和办公,要给予学校开课以大力支持。

  1947年1月24日,军邮快件送来了一周的报纸。刘伯承打开报纸,被一篇短小的消息吸引住了。文中写道:“我在冀鲁豫的小张庄小学,看到几个小学生都在写‘刘伯承将军’5个字,正楷,写得很好。他们的许老师对我说:‘庄子上自从听到陇海路大捷以后,学生们都自动来问我刘伯承将军这几个字怎么写,我给他们专门上了两堂写字课,现在都会写了。’接着,许老师又说:‘我校最近开了一个讲演会,两个学生讲得很是好。一个叫李广的小同学说:咱们解放区好像一堆米。蒋军像偷米吃的老鼠。刘司令把一些米放在老鼠笼里,不知死的老鼠还要来偷吃米,结果刘司令把老鼠关在笼里了。现在已经关住了好几万老鼠……另一个叫许德福的小同学说:咱们解放区像一口大油缸。蒋军像偷油吃的老鼠。刘司令的战法是盖油缸。老鼠爬在油缸口上,伸长脖子偷油吃,刘司令突然盖上了油缸,老鼠心一慌就掉到油缸里去了。整三师的赵锡田就是掉进油缸的大老鼠……’”

  刘伯承读着这篇报道,哈哈大笑说:“好!好!米笼、油缸……好比喻,好大的笼子和油缸呵!几万老鼠都掉进去啦!哈哈!你们都来看呀!”

  参谋和警卫人员闻声而来,刘伯承把文章给大家看,个个都笑得前俯后仰。刘伯承随即嘱咐秘书和参谋同志说:“要立即带信告诉那位许老师,不要光教学生写‘刘伯承将军’5个字,要写‘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要让孩子们知道‘大笼子’‘大油缸’就是人民群众!……”

  三、数次送还鸡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有一段时间,阴雨不断,刘伯承就借住在金家寨七里冲的红军家属吴大娘家。每逢开饭时,吴大娘看刘伯承和战士们吃的都是稀粥菜饭,心里很难过。

  这天晚上,吴大娘听说部队要走,便把刚放进鸡窝孵小鸡的鸡蛋拿出来煮熟,用一只竹篮子装着,叫警卫员拿给首长们吃。

  当警卫员把鸡蛋送来时,刘伯承说:“这怎么行,一个鸡蛋能换一两盐,这些鸡蛋换盐,够她吃一年的。”说罢,让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坚决不收,还不高兴地说:“我要用钱,鸡蛋不早卖了?”警卫员只得回来向刘伯承如实报告。刘伯承说:“那就把鸡蛋再送还给吴大娘。”警卫员又把鸡蛋送回去。

  吴大娘这次真的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叫哪个首长自己送回来,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一时答不上话,只得又把鸡蛋拿回来。

  刘伯承正在为此发愁的时候,邓小平刚好从外面进来,问明情况后说:“这事我来处理。”他提着那一篮鸡蛋来到吴大娘家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革命军人吃老百姓东西要付钱,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老百姓东西也一样要付钱哟。”

  吴大娘说:“你们的规矩我懂。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人的东西,不算违犯纪律!”说罢,从邓小平手里接过鸡蛋,来到刘伯承住处,一下倒在刘伯承床上,转身走了。

  邓小平回来后,与刘伯承相视而笑,却又想不出好办法。最后还是警卫员出了个好主意,在部队临走时,悄悄把钱留给了吴大娘。

  解放初期,苏联编写《大百科全书》,其中有“刘伯承”的一个条目,开头是这样写的:“刘伯承,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县)人,革命军事家……”当有关部门拿着初稿去征询刘伯承意见时,他拿起笔,毫不犹豫地把“革命军事家”改成了“革命军人”。

  刘伯承说:“不要说自己是军事家,我们都是在毛主席军事思想指导之下,才打了胜仗的,是靠着许多革命军人的英勇奋斗才取得胜利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革命军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