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政协

河南省林业局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321013号提案的答复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4-07-31 来源:

王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尤其是十部门意见实施以来,河南省立足粮食大省省情,突出“两山”转化实践,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攻坚行动,抓住国家战略机遇,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截止到2023年底,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3792.92万亩,占林地可利用面积达到60%以上。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到1095.27亿元。

  一、突出目标导向。“十四五”以来,河南省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把林下种植、养殖纳入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目标,由省委、省政府与各省辖市签订目标责任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河南全面实施林长制,把林下经济发展作为“两山”转化的重要目标,全面纳入林长制目标考评体系,与科学绿化等生态建设目标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检查,形成“两山”转化的目标导向。

  二、强化规划引领。国家林草局把河南确定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之后,河南从实际出发,把木本油料和林下经济纳入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五年计划,形成科学利用林地的总体布局。为重点培育优势产业,相继出台了《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全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河南省林草林菌林药行动计划》等。

  三、落实专项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对油茶、艾草和中药材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林业局成立了油茶、艾草和林下经济工作专班,编制专项工作方案,确定15个重点县,其中油茶重点县8个,落实攻坚任务,细化责任清单,实行政策、技术、项目倾斜扶持。省林业局每年整合省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的扶持和推广。

  四、深化改革探索。围绕油茶、林草、林菌、林药、森林康养,全省推广光山、兰考、西峡、南召、栾川等特色模式10个。各地相继开发出“油茶贷”、“茶叶贷”、“艾草贷”、“林药贷”、“双储贷”等绿色信贷产品。

  五、加强科技支撑。省级和重点省辖市先后与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创新共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筹建),建立艾草、菌草、油茶、油用牡丹、食用菌等科创联盟。整合科研力量,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科技特派员120人。建立种质资源库、繁育苗圃和示范基地,形成优势品种、特色品种培育技术标准158项,其中150项被列为省级地方标准。信阳市正积极推动组建大别山木本油料研究院。已开发出申林1号、申林2号等4个油茶新品种。信阳山茶油团体质量标准已通过专家评审。

  六、优化发展环境。继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之后,又相继承办了油用牡丹、艾草、食用菌等全国性发展大会。全省“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创建活动把林下经济纳入模式探索主体内容,并优先开展单项创建。全省筛选确定第一批“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15个,西峡县、淅川县、灵宝市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试点。

  2024年6月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河南省林业局 0371-65906837

  联系人:苏文

  邮政编码:450000

  提案正文:

  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

  2023年我省森林覆盖率25.47%,其中林地面积6523.95万亩、草地面积369.13万亩、全口径湿地面积1284.55万亩。特别是通过采取优化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强化生态保护、增强生态碳汇、壮大生态产业、厚植生态文化等措施,全省林草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省经济林面积达1667万亩,林菌(平菇、香菇)、林牧(鸡鸭鹅等)、林药(金银花、板蓝根等)、林粮(绿豆、豌豆)、林油(大豆、花生)、林菜(耐荫菜)、林草(畜牧草)等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林业产值预计将超2300亿元。林下经济在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巩固脱贫成果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发展林下经济的主体主要是林农承包大户和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林地面积大多在几十亩到几百亩之间,现阶段林下经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不足,现有林下经济产品仍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是市场化水平低,品牌建设弱。大多数林下经济产品为区域性自产自销,在种养和经营品种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尚未形成成熟的经营模式和稳定的销售渠道。经营主体对网络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运用不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地方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品牌影响力不足。

  三是科技支撑不足,产业效益低。目前林下经济科技水平有待提升,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成果转化较慢,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尚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优质产能,影响林下经济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尚未建立完善的林下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基层林业技术人才缺乏,科研设施水平滞后,科技推广经费不足,先进实用技术在基层推广普及力度不够。林下种植、养殖多沿用传统方式,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足,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成本高、效益低。

  四是发展资金短缺,经营融资难。林下经济生产经营环节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融资慢、融资难问题。高标准林下经济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多数经营者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难以高标准起步、做大做强。一些山区林区基础设施条件滞后,存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制约林下经济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二、意见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鼓励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鼓励采取出租(转包)、入股、转让等方式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允许通过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符合政策的可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依法登记造册,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切实保障土地流转各方合法权益;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在不采伐林木、不影响树木生长、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允许放置移动类设施、利用林间空地建设必要的生产管护设施、生产资料库房和采集产品临时储藏室,相关用地均可按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用地管理,并办理相关手续。涉及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法依规办理转用审批手续。

  二是科学扩大规模。根据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和农民种养传统,以县为单位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各类适宜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前提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极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促进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产业规范发展。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

  三是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推进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依托林下经济基地,发展各具优势的特色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人家、自然教育产业。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以整合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单位效益、提高精深加工、冷链贮运和营销能力。积极发展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林农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鼓励返乡入乡农民工通过发展或参与林下特色种养殖及特色加工、物流冷链、产销对接等相关产业,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导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加强林下经济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林下经济科技推广转化平台,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利用“互联网+”模式,加大林下经济技术培训力度,在林业网站建立林下经济技术专栏,聘请专家做客答疑,及时做好林下经济技术指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要、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推广机械化作业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向前拓展原料基地建设,向后延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