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4-06-20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副主任 王振】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局野生动物保护及国际合作成果新闻发布会。野生动物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大熊猫等旗舰物种保护,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不断强化野生动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24-06-20 10:01:02

  【王振】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王维胜司长、中科院魏辅文院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斯萍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定震教授,他们将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王维胜司长做介绍。2024-06-20 10:01:29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 王维胜】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发布会,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和国际合作交流有关情况。2024-06-20 10:02:00

  【王维胜】一、野生动物保护成果。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生脊椎动物3000余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24-06-20 10:02:28

  【王维胜】一是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编制印发了一系列保护规划、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024-06-20 10:02:59

  【王维胜】二是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建立了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多年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从加强野外巡护、清理市场及餐馆、净化网络、严格口岸监管及运输寄递查验等多个环节,全链条打击违法乱捕滥猎滥食、经营利用、走私野生动物及制品行为,有效解决了以往长期存在的滥食滥用走私野生动物等问题,拒食野味、爱护生灵的生态文明新风尚正成为社会广泛共识。2024-06-20 10:03:52

  【王维胜】三是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发布第一批789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1140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2024-06-20 10:04:17

  【王维胜】四是整合设立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穿山甲、海南长臂猿等一批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组织实施48种重点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程,积极改造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态廊道生境,保护力度空前加大。2024-06-20 10:04:43

  【王维胜】通过上述努力,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呈现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大熊猫等100多种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和优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将该物种从“濒危”等级调降为“易危”等级。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有力促进了东北虎、东北豹野外种群的增长,公园内数量分别从2021年该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50只、60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约180头增长至超过300头。朱鹮野外种群数量由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增长至7000只以上。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从上世纪末约600只增长至1300只以上。滇金丝猴野外种群从上世纪末约2150只增长至3800只以上。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蓝冠噪鹛从2006年约200只增长到约600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6万-7万只恢复到超过30万只,等等。2024-06-20 10:06:57

  【王维胜】集群鸟类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加。鸟类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环境好不好,就看鸟多少”。据2024年全国908个水鸟集群越冬区同步监测结果,共记录到越冬水鸟172种,总数量达505万只,为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其中:鄱阳湖记录到水鸟67种、59.9万只,洞庭湖记录到56种、20.4万只,云南拉市海记录到36种、7.2万只,贵州草海记录到46种、3.5万只,安徽升金湖47种、6.3万只,福建兴化湾47种、3.3万只,杭州湾43种、4万余只。2024-06-20 10:08:13

  【王维胜】此外,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和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很多区域以往消失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还有很多区域不断发现新分布野生动物种类,表明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逐步上升。2024-06-20 10:08:38

  【王维胜】二、野生动物国际合作交流成果。野生动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民众友好交往的重要载体和使者。我国切实加强与世界各国其它野生动物保护交流合作,引进我国野外灭绝的麋鹿、野马,恢复重建野外种群;先后从国外引进考拉、美洲豹、北极熊、非洲狮、欧洲野牛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极大丰富了我国人工繁育、科普教育等野生动物种类。同时,我国通过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支持日本、韩国恢复重建朱鹮野外种群;实施蒙古国戈壁熊保护援助项目,促进该物种恢复性增长;援助非洲国家非洲象、犀牛保护,还连续12年为亚非发展中国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人员举办野生动物保护和履约培训班、研修班,支持其提升保护能力。2024-06-20 10:10:02

  【王维胜】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被誉为“国宝”。到目前,我国先后与20个国家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合作交流,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在促进民间友好交往、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积极影响,并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疾病防治、野化放归等领域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有力支持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保护,成为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合作的典范。2024-06-20 10:10:39

  【王维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共同行动,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认真履行公约义务;参加全球老虎倡议委员会、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指导委员会、东亚—澳大利西亚区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支持全球老虎、雪豹、候鸟保护;与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签订共同保护候鸟协议,推进候鸟保护共同行动;与俄罗斯、老挝、越南等国加强东北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跨国境保护,联合开展跨境野生动物种群调查监测、联合巡护、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活动;连续6年组织或参与开展“湄龙”“雷霆”等系列国际执法行动,推动出口国、中转国、目的国全链条打击非法贸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促进全球野生动物种群保护事业向前发展。2024-06-20 10:12:08

  【王维胜】野生动物是与人类共生于地球家园的伙伴。我国始终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理念,倡导加强野生动物国际合作,积极履行共同保护义务,并将坚定不移与国际社会携手努力,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感谢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心,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支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谢谢大家。2024-06-20 10:12:48

  【王振】谢谢王司长。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2024-06-20 10:12:53

  【中国之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国之声记者。请问魏院士,我国在调查野生动物资源本底、加强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2024-06-20 10:13:08

  【中科院院士 魏辅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本人就是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参加了大量相关工作。2024-06-20 10:13:24

  【魏辅文】为调查掌握野生动物资源本底状况,我国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就全面开展科学考察。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先后安排了一系列区域性本底调查和专项物种等野生动物调查,还于1995年启动了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于2008年发布了《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2024-06-20 10:14:47

  【魏辅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同步开展了289个区域常规调查、鸟类同步调查、专项物种调查,现有关工作进入尾声,取得了许多成果,预计近期完成全面汇总统计后就能发布。比如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由2001年的13只增长到目前的42只。开展了四次大熊猫种群数量的专项调查。蓝冠噪鹛,2006年约200只,江西农大张微微教授在2012年记录到近300只个体,到目前达到约600只个体。2024-06-20 10:17:34

  【魏辅文】通过上述系列调查,我国共记录到3000余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除极少数物种外,绝大多数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域和威胁因素已基本掌握;较为精准地掌握了2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发现了部分新种、新的分布记录。开展如此大规模的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在全世界很少有国家能做到这一点。依据上述调查成果,我国先后发布、修订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物种扩展到2600多种,保护决策依据也更加坚实充分。2024-06-20 10:19:59

  【魏辅文】但必须认识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调查本身就是生态学上的一个难点,一些大型而易见的生物我们可以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直接计数全部个体,比如人口普查;由于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种群数量调查还面临技术上的困难;比如有的物种在密林中(如大熊猫、金丝猴等)、有的物种分布范围广(如黑熊)、有的还跨境分布(如东北虎)、且具有迁移扩散能力强(如白鹤等迁徙鸟类),其数量调查需要多国共同合作才能掌握。对上述情况,我们正在积极研发、推广资源卫星、无人机、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统一规范监测技术标准,搭建陆生野生动物监测体系,争取早日实现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全面监测。2024-06-20 11:20:43

  【魏辅文】随着这些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实施,我坚信我国在野生动物监测领域将逐步走到世界前列。2024-06-20 10:23:07

  【王振】谢谢魏院士,请继续提问。2024-06-20 10:23:19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封面新闻记者提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大熊猫国际合作的对外机构,请问斯秘书长我国大熊猫在境外的生活状况到底如何?有哪些措施确保大熊猫得到良好的饲养护理和健康保障?2024-06-20 10:24:24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斯萍】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深受中外各国人民的喜爱的明星物种。确保旅外大熊猫得到良好的饲养护理和健康保障,始终是我国对外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的首要任务。2024-06-20 10:24:39

  【斯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国际合作工作,不断总结大熊猫国际合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大熊猫国际合作协议有关条款和内容也会及时相应地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为旅外大熊猫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2024-06-20 10:24:43

  【斯萍】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专家组对所有国外合作机构的每只大熊猫健康和饲养管理情况进行了全覆盖的实地核查评估,结果显示:旅外大熊猫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个别健康欠佳老年大熊猫得到及时医疗诊治和良好护理。境外合作机构均按照中方的管理要求和合作协议规定,制定了大熊猫健康监测、饲养繁育和疾病防治等管理规范和技术规程,严格执行每月定期向中方提供健康评估报告,年底提交年度体检报告等制度,大熊猫主食竹来源有保障,食物配比科学合理。2024-06-20 10:26:18

  【斯萍】我本人有机会几次参加对境外大熊猫健康及饲养管理情况的实地核查评估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在这里向大家简单介绍今年开展的中国-西班牙新一轮大熊猫国际合作情况,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严格把住大熊猫出境关。在两只大熊猫运输出境前,中方按照合作协议规定和有关技术标准,通过视频和派出专家组等多种方式,对马德里动物园的场馆改造计划、竹子来源保障、专业饲养管理和科研团队组建、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等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和检查评估,只有经过专家验收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中方才能启动大熊猫运输出境程序。2024-06-20 10:27:15

  【斯萍】二是严格执行协议规定。在大熊猫抵达马德里动物园后,中方同机护送的专业人员继续留在动物园至少3个月,指导、协助外方专家共同做好大熊猫检疫隔离期及适应新环境的健康监测和饲养照护等工作。顺利完成检疫隔离进入常态化合作阶段后,双方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和相关管理要求,执行大熊猫月健康报告、定期回顾交流、实地检查评估等制度,落实相关合作工作机制,包括双方各2名联络人保持日常畅通联络、如出现大熊猫突发疾病或其他紧急情况均保证第一时间报告、双方开展疾病联合会诊和紧急应对等,切实保障旅外大熊猫的健康与安全。2024-06-20 10:28:47

  【斯萍】此外,中西双方主管部门还签署了监管文件,共同强化对合作机构大熊猫饲养护理、安全健康保障等工作的监督管理。中西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得到了各界的关心重视和热烈欢迎。在今年5月30日中西双方在马德里动物园举办的大熊猫馆开馆仪式暨大熊猫“金喜”、“茱萸”与公众见面仪式上,西班牙王太后索菲亚出席仪式活动并致辞,西班牙民众为此奔走相告,热烈欢迎中国大熊猫的到来。据驻守马德里动物园的中方饲养员反馈,目前,旅居西班牙的两只大熊猫“金喜”和“茱萸”活泼可爱,非常健康。2024-06-20 10:30:12

  【斯萍】上述实例,是我国对外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我们与所有国家的合作都是一个标准、一视同仁。在这里,我再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年我国大熊猫国际合作的相关计划。除西班牙外,今年我国还将与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开启新一轮大熊猫国际合作,同时,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福宝”等7只大熊猫的接返工作,前段时间我们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举办了“福宝”正式与公众见面活动。按照中外大熊猫合作协议规定,还将在今年有序接返协议到期和幼仔到龄的10余只大熊猫。2024-06-20 10:31:19

  【斯萍】请媒体朋友们和广大公众放心,旅外大熊猫的生活和安全健康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在此,我们建议大家,有机会到国外的朋友可以去实地看一看,眼见为实。对于没有机会去国外的朋友,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及时发布旅外大熊猫生活视频和信息的力度,满足公众对国宝的关心和喜爱之情,同时不断加强大熊猫科普知识的介绍和宣传,使大家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大熊猫的生物学特性,也希望喜爱大熊猫的粉丝们做一个懂熊猫的真粉丝。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谢谢。2024-06-20 10:32:47

  【王振】谢谢斯秘书长,请继续提问。2024-06-20 10:32:59

  【光明网记者提问】谢谢,光明网记者提问。有人认为,保护大熊猫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大熊猫回到野外自由生活;也有人认为,大熊猫人工繁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问如何从科学角度看待这个问题?2024-06-20 10:33:10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定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野生动物就应该生活在野外,而且不仅限于大熊猫。但是,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辅助手段,也是必须的、必要的。国际公认所有野生动物物种都具有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加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种群保护,核心在于维护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但也不能因此忽视其科研价值、社会价值的发挥。2024-06-20 10:36:46

  【刘定震】一是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有助于对该物种的科学研究,很多野生动物科研成果就是在人工繁育条件下获得的;如果没有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仅依赖野外的野生动物,很多科学研究将难以进行或面临极大困难。2024-06-20 10:37:25

  【刘定震】二是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是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基础。例如,动物园是开展野生动物繁育和科普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如果没有类似场所,90%以上的野生动物我们的孩子都很难观赏到;如果非要到原生地观赏野生动物,不仅遇见率很低,而且会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极大破坏。2024-06-20 10:38:30

  【刘定震】三是保存一些重要的遗传资源。大家眼里看到的是大熊猫的实体/个体,而作为生物学研究者,看到的则是重要的遗传资源。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是可持续保存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促进野外保护的重要措施,一旦野外种群受到破坏,还可以通过放归自然等措施促进野外种群的恢复与增长。2024-06-20 10:39:24

  【刘定震】例如野马在中国野外灭绝后,通过国际合作将人工繁育的种群重引入后,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到近800只,实施野化放归已形成野外自然繁殖种群。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如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我国野外大熊猫有18个局域种群小于10只,面临种群灭绝风险。2024-06-20 10:40:46

  【刘定震】那么,为什么不能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全部放到野外呢?因为它们在人工环境下生存太久,不能直接放归野外。需要在特定的年龄段、接受特定的野化训练,并评估合格后,才可以放归。否则,其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对此,我们采用系统、科学的培训手段,将野化训练合格的大熊猫放归到面临灭绝风险的小种群,以期尽快复壮这些小种群。2024-06-20 10:41:50

  【刘定震】2012年以来,分别在大小相岭、岷山山系,国家林草局已经组织专家开展了大量工作,成功放归圈养繁育大熊猫10只,其中7只成功融入有灭绝风险的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1只成功融入大相岭山系野生种群,2只成功融入岷山山系野生种群。2024-06-20 10:42:11

  【刘定震】总之,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与野外种群保护并非相互冲突和矛盾的,而是物种保护中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经历过野化培训、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的圈养个体才可以选择性地放归野外,并非全部。谢谢。2024-06-20 10:43:15

  【王振】谢谢刘教授,请继续提问。2024-06-20 10:43:18

  【新京报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新京报记者提问。请问我国和其他国家在野生动物交流领域开展了哪些合作?发挥了什么作用?2024-06-20 10:43:46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 王维胜】开展野生动物合作交流,是国际普遍通行的做法,对加强自然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野外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从国外引进了我国没有分布的考拉、美洲豹、北极熊、欧洲野牛、非洲狮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我国公众可以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在国内的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直接观赏到这些野生动物,接受相关科普知识教育。同时,也更便利科学家对这些物种合作开展繁育、疫病防治的研究活动。2024-06-20 10:45:24

  【王维胜】通过国际合作交流,还有力支持了野生动物野外拯救保护。例如:麋鹿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平原、沼泽地区,但因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近乎绝种,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5年,我国与英国合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分批引进77只麋鹿,通过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等措施,到目前已在历史分布区6个区域恢复重建野外种群,总数量达到6000余只,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2024-06-20 10:48:42

  【王维胜】朱鹮曾在日本、韩国广泛分布,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野外种群在上述国家先后灭绝,在我国1981年朱鹮野外种群仅存7只。我国迅速采取栖息地保护、繁育研究、野化放归等系列有力措施,促使其野外种群数量恢复到7000只以上,建立野化放归种群11个、数量1000余只。在我国朱鹮拯救保护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我国积极支持日本、韩国组织开展合作繁育,并予以种源、技术、人员培训等支持,帮助其建立人工繁育种群,实施放归自然。到目前,日本朱鹮野外种群达532只,韩国野外种群达数十只,向世界讲述了共同保护朱鹮、完善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国故事,得到国际公约组织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赏,提升了我国良好形象和声誉。以上,都是我国加强野生动物国际交流合作的具体体现。谢谢。2024-06-20 10:50:36

  【王振】谢谢王司长,请继续提问。2024-06-20 10:50:43

  【中国网记者提问】您好,中国网记者提问。魏院士,您长期从事大熊猫保护研究,也参与了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研究,请问您能否向我们简要介绍大熊猫保护整体情况,并为我们讲解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2024-06-20 10:51:06

  【中科院院士 魏辅文】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是我国国宝,仅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的邛崃、岷山、秦岭等六大山系。国家对加强大熊猫保护十分重视,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熊猫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成效显著。2024-06-20 10:54:10

  【魏辅文】一是建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地体系,约72%的大熊猫野外种群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得到保护,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外我国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促使其野外种群数量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1100余只增长到目前约1900只。2024-06-20 10:55:41

  【魏辅文】二是整合设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科研平台,集中力量对大熊猫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并进一步提高大熊猫演化生物学、行为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保护医学等科学研究水平。2024-06-20 10:56:53

  【魏辅文】三是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建立科学优化配对繁殖、疫病防治等技术体系,全球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728只,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野生大熊猫维持在同等水平,为国际合作、科普教育、放归自然提供了有力保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就是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完美结合所取得的最大成效,在国际上广受赞誉,为全球濒危物种的保护树立了一面旗帜。2024-06-20 11:00:56

  【魏辅文】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先后与20个国家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合作交流。我本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参与和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等机构的合作研究,深切体会到通过合作取得的成效。2024-06-20 11:01:39

  【魏辅文】一是大熊猫繁育、科研成果丰硕。大熊猫国际合作初期的时候,当时我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是很低的。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在大熊猫饲养繁育、疾病防治、野外放归等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国外合作机构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攻克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难问题;联合开展圈养大熊猫食物营养、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治疗能力,极大改善了大熊猫健康水平。2024-06-20 11:03:42

  【魏辅文】二是有力支持了大熊猫野外保护。通过大熊猫国际合作,我国获得先进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得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先进技术、专家团队等系列支持,为我国培训了一大批包括野生动物保护人才队伍,促进了我国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比如80年代中美在卧龙开展的大熊猫野外生态生物学研究,促进了我国生态学的发展、大熊猫的就地保护和人才培养,我是当时的受益者者之一。2024-06-20 11:05:03

  【魏辅文】三是促进了民间友好往来。大熊猫赴境外开展合作,均受到所在国公众的普遍欢迎,比如,我在美国圣迭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英国爱丁堡访问的时候,看到外国民众为了看到大熊猫往往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长队,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给予了精心地呵护。这对促进国外公众进一步了解我国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传播中华文化,增进民间友好交流发挥了难以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与包括世界各国持续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2024-06-20 11:06:46

  【王振】谢谢魏院士,请继续提问。2024-06-20 11:06:52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谢谢主持人,红星新闻记者提问。大熊猫圈养种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普遍关注。请问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2024-06-20 11:07:1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定震】谢谢您的提问。我有幸参加过大熊猫的年度优化配对繁殖专家论证会,很高兴向您分享一下有关情况。2024-06-20 11:07:20

  【刘定震】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熊猫人工繁育,于本世纪初突破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存活难等三大难题,种群得以快速增长。为保护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避免近亲繁殖,第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大熊猫谱系,记录了每只圈养大熊猫的个体信息等基础数据;第二,每年组织专家对种群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不同雌雄个体间的亲缘系数,制定全国圈养大熊猫优化繁育年度配对方案;第三,建立全国一盘棋的繁育机制,促进各繁育机构的种源交流。经科学评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下,大熊猫圈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长期维持。2024-06-20 11:09:24

  【刘定震】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所谓近亲繁殖,按照国际惯例,是指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动物之间的繁殖。我们在制定优化繁育配对方案时,通过计算亲缘系数,排除掉3代以内有直系或旁系血缘关系的个体配对。因此,目前包括所有旅外大熊猫在内的圈养种群,如果存在近亲关系,都不允许配对繁殖。2024-06-20 11:11:12

  【刘定震】另外,我也注意到,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因此旅外大熊猫存在被利用开展同源基因实验、打“基因战”的或者被克隆的风险。对此,我想借此机会解释一下。首先,从科学角度说,大熊猫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只有60%多,远低于人类与黑猩猩(约99%)、大猩猩(约98%)等类人猿,甚至比小鼠与人类的基因组相似度还低,用大熊猫开展针对人类的基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属于伪科学命题。其次,境外合作机构对大熊猫开展研究,受到相关国际公约、动物伦理审查规定以及双方合作协议的严格约束。按照这些要求,任何合作方未经中方同意私自开展有关大熊猫科研活动,其研究成果得不到国际认可和保护,其行为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2024-06-20 11:13:54

  【王振】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4-06-20 11:14:0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