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工作通览

科学绿化村庄 扮靓和美乡村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4-03-28 来源:

  洛宁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将村庄绿化与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旅游发展、古树名木保护相结合,实现村庄绿化美化全覆盖,强力推动乡村美、农民富、林业兴。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出口杨木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特色竹乡、省级森林城市。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规划引领,描绘绿美新蓝图。一是高位推进定责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指挥部,适时召开乡村绿化美化推进会、现场会,推动县级林长下沉一线包乡促村,县委督查委分区划片,定期督查周通报、问责问效促进度,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强大合力。二是优化布局定村庄。坚持“科学、特色、前瞻”的原则,制定《村庄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森林乡村”“特色小镇”等示范创建活动,每年结合乡镇特色旅游规划确定绿化10个示范村,结合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确定30个精品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确定50个达标村,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三是因地制宜定树种。按照“村树相宜、地树相宜、院树相宜、景树相宜”的原则,坚持绿化彩化美化香化净化“五化”并重,确定金丝楸、淡竹、望春花等30个优质树种,打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美乡村画卷。

  二、注重彰显特色,探索绿美新模式。一是“村庄绿化+人居环境”,打造幸福宜居地。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扎实推进“一宅变四园”行动,围绕村旁、路旁、坑旁、宅旁“四旁”,见缝插绿、能绿尽绿,积极发展乔、灌、花、草、藤多层次绿化,推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绿化全覆盖,努力实现“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二是“村庄绿化+乡村旅游”,打造康养目的地。依托淡竹、林果等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民宿经济、露营经济、康养经济,让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6个。通过扩大淡竹种植面积,先后打造兴华镇沟门村、涧口乡上陶峪村等旅游特色村6个,其中,兴华镇沟门村依托100亩淡竹林,引进洛阳乡韵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打造竹梦小镇,建设精品民宿集群,开展竹产品编织、竹文化研学等系列活动,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成为康养旅游目的地,年游客量突破5万人次,为村民创造60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三是“村庄绿化+古树名木”,打造网红打卡地。对全县2675株散生古树和39个古树群进行挂牌保护,尤其是围绕散落在村庄的古树,配套建设绿道、广场等微景观,打造具有古树保护、休闲休憩和绿化绿植于一体的古树公园,成为承载历史和乡愁的网红打卡地。比如,对故县镇3000年古银杏等30余株濒危古树名木进行保护性复壮,建成银杏广场,引进银杏康养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三、注重广泛发动,共建绿美新家园。一是强化宣传、全民动员。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全民植树造林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最爱洛宁公众号、广播电视等媒介持续宣传报道,并向全社会发出乡村绿化倡议书,号召全民参与科学绿化,共同打造和美家园。二是强化指导、全员上阵。县林业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6名班子成员、36名同志分包乡镇一线指导,从苗木规格、挖穴标准、栽植要求、浇水养护等全程进行技术指导,严格施工质量,定期通报进度,严格组织验收,确保绿化成效。三是强化保障、全力推进。县、乡、村多方发力,县财政及社会资本累计投入资金6500万元,乡级财政投入资金2350万元;县直单位认建认养义务植树投入资金450万元支持乡村绿化美化;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每个奖补10万元,达标村每个奖补5万元,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推进,确保乡村绿化美化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