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工作通览

以科学绿化为引领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4-03-27 来源:

  南召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科学绿化、增绿增效”的方针,抢抓国储林项目建设机遇,以科学绿化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山川增绿、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目标。去冬以来,全县已完成人工造林1.1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17%;在新造林中,乡土树种比例达87.5%、混交造林比例达83%。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夯实生态根基。南召县高度重视造林规划工作,将其放在林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围绕国储林项目和南召特色产业,遵循科学绿化规律,将造林增绿、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发展一篮子规划、一盘棋发展,做到造林绿化与林下经济同步实施,推进“林果药一体化、林养游一体化”发展,以林兴药、以林促游,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二是坚持精准规划。找准林地、草地、湿地界线范围,明确造林绿化“主阵地”,安排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开展造林前调查,充分利用山区困难地、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农村四旁隙地、废弃场矿、严格控制类土地等“六块地”,确定可造林地块,实现精准规划。三是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做到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一起上,树种优先选择南召本地的优良乡土树种,适当增加珍稀树种、常绿树种和花木树种比例,选用一级以上健壮苗木全冠栽植。山区造林优先选取耐干旱、耐瘠薄的乡土树种,生态廊道优先使用高大乡土乔木树种,合理搭配常绿、落叶、彩叶和花灌树种,乡村绿化选择乔灌花草藤结合,推动果树进村。

  二、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大力实施“项目化管理、工程化造林、专业化施工”的造林模式和“先栽植、包成活、再结算”的运作模式。造林前,就近准备苗木、做好林地清理,在保护好原生植被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树穴规格60-80公分见方,确保树穴标准和质量。造林中,坚持“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的原则,牢固树立“质为先”观念,严把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栽植密度和技术要领,栽植苗木,立标放线,左右横竖成行,苗木下地后浇足水分,高封土,深栽砸实;广泛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普遍实行了沾浆、药剂浸根等造林绿化实用技术。造林后,严抓长效管护机制,坚持栽管并重,把栽、管、养紧密结合起来,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制,纳入“网格化”管护体系,切实抓好绿化巩固提升,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三、聚焦特色,壮大富民产业。南召县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林+N”特色产业,实施“四个一体化”工程,建设300亩以上特色产业造林基地15个,建成千亩以上科学绿化精品示范基地4处、200亩以上12处。一是培育中药材产业。立足资源优势,栽植以辛夷为主的木本药材,林下合理套种野菊花、连翘、黄精等中药材,建成百里辛夷种植长廊、十万亩杜仲种植基地、国储林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乔端云霄曼仿野生中药材示范基地等十大特色基地。二是提升花木产业发展水平。利用玉兰品种资源,发挥地理位置优势,选用一级以上全冠苗木,采取自种、引进、选育等方式,与北京、上海等多家大型绿化公司合作,推广使用新的育苗标准,建设2000余亩的高干原生冠玉兰园,带动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三是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以林业为产业支撑和生态灵魂,融入森林康养元素,激活全域旅游,打通一二三产,助力乡村振兴,飙升山乡群众生态幸福指数。依托鸭河口水库库区建设了1万余亩的玉兰花博园,打造出梅园、樱花园、柞蚕文化园等特色景观游园10余处,呈现出常绿与落叶兼备、步移景变的四季花海效果。

  四、多措并举,务求造林成效。针对造林绿化季节性强的特点,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市场推进。全面实行合同造林,把重点区域的项目造林绿化全部推向市场,林业部门统一标准,乡镇配合流转土地,企业、大户和专业队包栽包管包活,政府组织验收,县财政根据合格面积给予奖补,达到了政府少投入、生态快改善、企业见效益、群众得实惠的效果。二是严格把关。县林业部门成立三个督查组分包乡镇,全程做好技术指导,督促造林进度,对规划、整地、栽植、浇水、管护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指导,做到造林不结束,技术人员不离岗。三是强化督导。把造林绿化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列入乡镇“一把手”工程,确保责任落实、任务落地。实行县农业领导小组领导包片区、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包乡镇、专项工作组包督查的“三包”责任制,做到周周督查、周周通报,倒逼进度。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现场观摩,实地点评,打分排序,以此推动造林绿化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