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有“河南塞罕坝”之称的民权申甘林带,被大雪覆盖的林海宛如童话世界,美极了。
“这里本没有树,都是沙荒,是一代又一代林场人造林治荒,才打造出了一片绿洲。”12月20日,民权林场野岗分场副场长翟文杰说。
“85后”的翟文杰是民权林场的“林三代”。1962年,翟文杰的爷爷翟际法从洛阳林校调到民权林场工作,参与改造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黄河故道。“我从小在林场长大,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和父亲到林场玩。爷爷经常给我讲他们造林的故事。”翟文杰说,“那时候他们非常辛苦,全场就十六七个人,管6个大林区,天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出工,渴了就喝点凉水,困了就在沙窝里挖个地窨子席地而眠,被子上都刮了很厚的沙土,一心只想着把林造好。”
种树不易,守护更难。翟际法的儿子翟孝林和翟鲁民纷纷加入造林护林的队伍。翟孝林是翟文杰的父亲,高中毕业后,成为民权林场的种树人和守林人。20世纪80年代,林木被大量砍伐、毁坏、盗采,翟孝林就和同事们昼夜巡逻,坚决要守住父辈当年种下的这片林。自小受祖辈、父辈的熏陶和影响,翟文杰大学报考了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如今他已经在林场工作了18个年头。“三代造林人,都是英雄汉。”这是民权林场人对他们一家祖孙三代扎根林场的赞誉。
作为第三代造林护林人,翟文杰接过先辈传下来的接力棒,践行林场人的职责和使命,以林场为家,以树木为友。翟文杰告诉记者,每天巡林两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但现在巡林比爷爷他们那时代要方便,起码工具设备先进了很多,生活条件也好了很多。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造林补植,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检测、林业工作宣传等,守护着这片绿、这片林。
如今,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经营面积达6.9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成为豫东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四大平原人工林、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们又增加了300多亩的林场面积,下一年我们仍要种好树、巡好林,坚决守好这‘绿色长城’。”翟文杰说。(李凤虎 刘梦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