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聚焦

一库碧水出淅川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3-12-21 来源:河南日报

  12月12日,站在淅川县九重镇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一渠碧水奔涌而出,跋涉数千里,润泽北方大地。

  9年来,南水一刻不停,已累计调水超60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

  “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就是保护淅川发展的根基,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基础,我们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语气坚定。

  铁拳治污 守好一库碧水

  “快来看,东方白鹳来淅川了。”近日,在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只有着“鸟界国宝”“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首次现身丹江湿地。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脚“投票”。通水9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及总干渠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环库区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45.7%提升至现在的61.7%,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监测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

  成绩的背后,是淅川以铁腕之举,护万顷碧波的责任担当。去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反馈并最终核实淅川县存在497处违法违规设施问题,必须及时整治。“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周大鹏的话语铿锵有力。“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旋即成立,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相关部门吃住在一线,挂图作战,不断倒逼工作落实。截至目前,除长江委交办的497处点位外,淅川县自查自纠整改77处,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

  逐绿而行 护得清流北上

  “先提、再拉、最后一扣,你看这不就捞上来了!”12月11日,在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岸边,谈及清漂窍门,已经从事10年清漂工作的赵建峰滔滔不绝。

  为守护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污染防控体系,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守护。

  “近年来,我们不仅构建了由2400多名公益性岗位‘护水员’和一支83人的专业清漂队组成的网格化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还累计投资12.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水质自动监测站、电子围挡等,实现了县乡两级和环库区重点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违建自动报警。”淅川县县长王兴勇介绍。

  与此同时,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周围的125万亩石漠化区域,严重威胁着水质安全。“我们大力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采取人背、肩扛、车拉、多级提灌、客土造林等办法,坚持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高标准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王兴勇说。

  变绿为金 实现生态富民

  水变清,绿生“金”。丹江口水库日益优良的生态,也催生了沿岸百姓的美好“钱景”。

  在大石桥乡崇德社区,一个以自然湿地为背景、水系为主线,投资2亿余元的特色高端民宿“那水乡”正在加紧施工,计划春节前试运营。“淅川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文旅前景广阔,我们来对地方了。”项目负责人杨钦凯信心十足。

  如今,“渠首”品牌已成为淅川一张耀眼的名片。今年以来,淅川县已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余个,总投资近400亿元,磁悬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制造项目、年产200万吨瓶装饮用水项目等一大批“绿色”项目纷纷落户淅川。

  而凭借着一库碧水,淅川的文旅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发展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休闲观光园3个,打造精品民宿16家,“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