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在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的推动下,自2022年冬季以来,河南省试点建设从组织领导、工作安排、任务落地等环节上都做到了有序推进,进度和质量管理扎实有效,各试点单位施工作业已于7月份全面展开,目前已完成76%的施工作业任务;力争于12月底前全面完成,率先建成一批试点示范林。
图说:柳杉抚育前林分现状
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实施方案,2023年共下达我省试点单位10个,包括商城县黄柏山林场、信阳市南湾林场、洛宁县吕村林场、泌阳县板桥林场、确山县乐山林场、灵宝市川口林场、方城县大寺林场、济源示范区愚公林场、商丘市民权林场等9个国有林场和栾川县1个集体林经营主体,总任务规模为6.9579万亩,其中,国有林场5.8579万亩,集体林1.1万亩。
图说:柳杉抚育后林分现状
修订完善森林经营方案。督促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指导试点经营,对正在实施期内的,以实际经营行为修订森林经营方案;同时,对森林经营方案即将到期的及超过期限的,结合正在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摸清森林资源底数,做好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工作,形成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经营决策机制,并持续强化。
编制省级实施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依据国家试点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省级实施方案,对试点任务、任务的实施步骤及完成时限、保障措施等作出了统筹安排,建立了专家指导机制。10个试点单位按照试点方案提纲要求,结合本单位森林资源经营需求,编制了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细化安排试点任务,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方案编制全面体现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要点》条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精准选择经营林分和措施,注重提升经营成效。
组织编制作业设计。坚持现场踏查、现场设计。实施林分对象上,选择栎类、松类、刺槐、侧柏等森林类型代表性强、充分郁闭急需经营的密林。设计标准上,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标准要求,在经营方式选择、经营强度把控、作业程序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切实发挥“施工图”作用。
开展落地上图和设置监测样地。认真落实试点任务落地上图技术方案和技术导则,组织省林业资源监测院专业技术人员和试点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培训,明确省监测院两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指导试点单位落地上图。目前已有10个单位全部完成了计划任务上图、设计落图,结果上图完成了40%,下一步将根据作业进度,实现精细化管理。借鉴黄柏山森林经营成效监测技术模式,结合施工作业已设置成效监测样地86个。
据悉,依托专家组,全省形成了试点技术培训体系,目前省级已组织专家深入试点单位开展专项培训16期,培训市级、县级和试点单位管理技术人员380余人次;各市、县重点抓基层一线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基层队伍,有效建立了试点建设的技术支撑力量。各单位组织林业企业、林业职工、林农参加到经营作业中,有效促进了劳动就业增收。与此同时,通过抚育间伐取得了一定的木材中间收获,利用栎类抚育材生产食用菌、变废为宝用于生态发电,延长了产业链条,有效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