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罗山县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境内山区、丘陵、垄岗、平原交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过渡性气候特点,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林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近三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的决策部署,省林业局协调省财政厅,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统筹,对加大罗山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一、增加国土绿化任务,大力扩充森林资源
2022年度省级下达罗山县营造林任务为8万亩,其中造林4.8万亩,森林抚育3.2万亩。共使用中央资金1318万元,省级资金457.9万元;2023年度省级下达罗山县营造林任务为8.67万亩,其中造林6.67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按照此任务,待验收合格后,2023年度的投资额度会实现持续增加。罗山县通过实施国土绿化项目,增加了造林面积,提升了森林质量,扩充了森林资源,能够有效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其生物多样性。
二、加大保护区资金投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0年以来,我局大力支持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先后下达保护区能力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繁育资金1450万元,支持自然保护区加强巡护保护、科研宣教、生态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开展朱鹮繁育基地建设及白冠长尾雉调查监测及野化训练等。近年来该保护区累计人工繁殖朱鹮280只,野化放飞127只,野外朱鹮种群数量达400只,并呈稳定发展趋势,分布数量及范围不断扩大。2022年组织完成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修改上报工作,为今后十年内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政策依据。
三、逐年增加投资,加大生物多样性全面保护力度
2020年以来,我局申请及安排罗山县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共20864.6万元,其中2020年安排6351.9万元,2021年安排6711.3万元,2022年安排7801.4万元,每年逐步增加。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国土绿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油茶低改及营造、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植被恢复等多个方面,对罗山县生态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四、下一步继续支持罗山等革命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加大罗山县营造林项目倾斜力度
按照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要求,在以下方面给予支持。一是按照造林空间适宜性评估结果,深挖造林绿化用地潜力,结合项目建设要求和当地意愿,加大国土绿化实施支持力度。二是针对罗山县中、幼龄林面积大,林分质量不高,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加大森林经营管理的技术指导,并对年度抚育任务适当倾斜。三是加大对科学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项目申报
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经国家林草局批复后,及时指导其申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罗山县内的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申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补助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保护区、湿地公园的管护巡护现状,建设智慧化保护系统,提高其保护管理能力,使区域内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2023年5月16日
建议正文:
关于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
罗山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南枕大别山,北依淮河水,是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大别山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淮河源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拥有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缘闭壳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达550.32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6.58%。全县林地面积达121.6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观鸟胜地,鸟类品种繁多,其中以朱鹮、白冠长尾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74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全国全球推广,并作为全国唯一县区代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主旨演讲。
近年来,罗山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平均300天以上,林地总面积达9.5万公顷,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罗山县,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走出了一条坚持绿色发展的致富路,绿色罗山、红色罗山、生态罗山底色更亮,实力罗山、活力罗山、幸福罗山魅力彰显。2023年,我县研究决定精心打造“三生”融合、价值转换生态保护品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保持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积极争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县,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好推动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区保护。
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坚定不移抓绿色崛起。利用生态禀赋,放大生态优势,紧抓绿色崛起重大机遇,大力推行“生态+”发展模式,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坚定不移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主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主要举措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新体系,以生态环境硬约束倒逼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着力构建清洁低碳能源新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节能环保融入每一个项目、每一家企业、每一块土地的生产建设中,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全面推进产业绿色崛起。
建议:省发改委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新体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清洁低碳能源新体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并从相关绿色低碳项目规划、落地上向老区罗山倾斜。
二是坚定不移抓机制体制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投入保障、执法监督、目标考核,把各项基础工作抓得更实,把长效管理抓得更紧,不断推动全县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其中,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绿色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占比达到了20%以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全民参与,每年借助“六五环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地球日”“零废弃日”等大力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广大民众参与环境保护,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建议:省生态环境厅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生态环境机构执法、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培训、指导和扶持。
三是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罗山境内分布有高等植物189科1903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26种,鸟类334种、昆虫类1741种,是中部地区的“基因库”,这得益于我们已形成的公众参与,专家、协会、企业、志愿者高频互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我们先后设立董寨鸟类、杜堰河鹭鸶林湿地、河道生态、淮河流域等司法保护基地,形成点面结合、防治一体的保护网络,实现土地、山林、鸟类、水域全覆盖。开展“绿盾行动”,设立检察保护中心,现场开庭审理偷盗野生动植物案件,董寨保护区成为全国“林长+检察长+法官”保护教育示范基地。虽然我们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先进的保护措施、经验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建议:省林业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在资金和项目上方面给予罗山更多帮助和扶持。
四是发挥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势。2017年,我县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承担着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功能。按照要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享有财政、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建议:省生态环境厅在环境治理项目入库、资金转移方面更多向罗山倾斜,弥补工业发展不足带来的财政收入欠缺。
五是在精准科学治理上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对各类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道路扬尘、矿山开采、城市清洁等扬尘污染防治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推进农机作业扬尘治理,建立全覆盖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加装空气监测设备,充分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技术,对辖区内空气质量进行全面监测,持续巩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荣誉。
建议:省生态环境厅在业务能力建设上提供技术支撑,在大气治理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