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林业要闻

河南森林防火工作创历史最好成绩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2-05-25 来源:

  近日,随着“五一”假期结束,河南平稳渡过为期半年的2021-2022森林防火紧要期。据林业系统监测,紧要期内全省发生一般森林火灾1起,受害森林面积0.8公顷,森林火灾起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再创历史新低,森林受害率远低于0.9‰的国家控制目标,并首次实现紧要期内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河南森林防火工作创历史最好成绩

  去冬以来,河南林业部门扛稳“专业防、早期救、管行业”职责,持续抓好责任落实、火源管控、能力提升“三件事”,不折不扣落实森林防火“金标准”,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

  层层压实,织密“责任网”

  60332,是河南全省设立的各级林长总数,也基本对应着各级森林防火网格。根据省林业局制定的《河南省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方案》,建立省、市、县、乡、村、护林员六级网格化责任体系,每个网格标清边界,绘制成图,确定网格长和网格员。去年,结合林长制的全面推行,各地将任务细化到乡镇、村组、林班,把责任明确到各基层林长和54398名护林员。

  55岁的王红军是济源市的一名公益林护林员,负责管护克井镇茶店村林区1800亩的公益林。去年8月,河南建成了覆盖15个省辖市的公益林智能巡护平台。王红军参加了当地林业部门组织的培训,熟练掌握了App的使用方法。如今,王红军在每次18公里的巡护过程中,如果发现森林火灾、乱砍乱伐等事件,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定位并上报,大大提升了巡护成效。与此同时,各地林业部门实时掌握护林员的工作动态,定期开展绩效考核,解决了以往巡护责任不具体、工作抓不实,奖不清、罚不明的问题。

  去年冬季进入紧要期后,结合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省林业局选派74名业务骨干,分包109个县(市、区),蹲点驻守。在节假日和防火关键时段,他们放弃休息,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调研暗访,推动基层消除了一批森林防火隐患。为在一线识别培养干部,省林业局还制定激励约束办法,将“包片”责任与干部提拔重用、评先评优挂钩,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一律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每年二、三月份是河南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占全年森林火灾总数的60%以上。今年春节过后,全省各级林业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省林业局机关实行总值班室、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三岗值班制度,厅、处级带班领导坚持在岗在位,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畅通,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全省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林有人护、山有人管、责有人担。”省林业局防火处负责人李万林表示。

  关口前移,筑牢“防火墙”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林交错地区多,大量人为活动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全省林业部门立足于防,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严防火种进山入林,防患于未“燃”。

  为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指示批示精神,河南在全省开展地毯式森林草原火险隐患排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定期组织排查整治。林业部门还联合电力、民政、文旅、交通等部门,修枝打杈,建设隔离带,建立责任清单,制定隐患排查、隐患整改、整改验收“三个清单”,明确各方责任,共同推进林区输配电线路、墓地、景区、道路沿线的排查整治。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重点地区,完善省际、市际联防机制,对交界处开展排查整治,消灭“三不管”地带。紧要期内,全省共排查整治森林火灾隐患3429处、林区存在隐患输配电线路2138.7公里。

  清明节假期,在三门峡市卢氏县潘河乡禹王村卡点,天保工程护林员蒋治理,边引导进山人员扫“防火码”登记,边仔细询问进山目的,叮嘱“要文明祭祀,不能携带打火机上山,不能在林区吸烟。”为抓好野外火源管控,河南在全省林区进山卡口设立了823个防火检查站,张贴“防火二维码”,并为值守人员配备金属探测仪,加强进山人员、车辆管理,做到“扫码进山”。全省5.4万名护林员加密巡护频次,努力将火种挡在山下林外。

  坚持惩防并举,63个Ⅰ、Ⅱ级重点火险县在关键时段发布《禁火令》,开展野外火源治理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1.5万人次,接收火警127起,查处和破获案件9起,打击处理和教育人员1905人(次)。

  “近期气温回升,天干物燥,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林区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今年春季,每逢高火险时段,很多人都收到了来自省林业局的提醒短信。在春节、清明、“五一”等关键时段,各级林业部门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六进”(进学校、进企业、进林区、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800余场,印发“口袋书”等宣传资料161万余册。通过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防火安全避险知识,不断提升群众防火意识,筑牢心中的“防火墙”。

  人防+技防+物防,练好“基本功”

  2021年11月,河南省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投用,与省“蓝天卫士”“等平台互联互通,目前已经接入7429个视频监控前端。通过设在省林业局的视频监控大屏,可以对重点林区实施“空、天、地”一体化的全天候监测,初步实现“人在做、天在看”“鼠标巡护、探头站岗”。

  “一旦出现火情热点,系统会自动定位并报警,将火情信息同时上报省、市、县三级平台。发现的早期火情热点基本能在2小时内有效处置,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省林业局森林火灾预防监测中心负责人崔继东说。本次紧要期,该系统及时处置林内、林缘火情热点51起,有效避免了“小火酿成大灾”。

  在河南,油松、侧柏等易燃针叶树,因其耐旱、成活率高,成为山区困难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也为森林防火带来了难度。去冬以来,河南在编制下达造林计划时,明确要求各地注重针阔混交,混交林比例不低于70%,并编制《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规划》,预留好防火隔离带。针对豫北太行山区降水量少、交通不便的实际,我省积极整合资金,重点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修建防火蓄水池106座,大大缓解了当地“远水难救近火”的状况。

  去冬今春,省林业局深刻汲取郑州“7·20”暴雨灾害教训,及时制定印发《河南省森林火情早期处理预案》,要求重点火险县建立高素质防扑火专业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了”。全省51支森林防火专业队、430支半专业队靠前驻防,加强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配备先进灭火装备,严格执行“三先四不打”要求,提升了火情处置能力,为落实“金标准”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