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林业要闻

全省“十四五”林业保护发展规划印发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2-05-12 来源:

  本网省局消息 报道员张晓强 杨洪义报道 近日,省林业局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林业保护发展规划》。《规划》强调,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加强科学绿化,严格保护监管,全面推动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林草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09%,森林蓄积量达到22269万立方米,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5%,湿地保护率达到53.21%,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达到7.05%。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规划》明确了全省林业保护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出在全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框架下,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构建“一带一区三屏四廊多点”林业保护发展格局。“一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带;“一区”为平原生态涵养区;“三屏”为太行山生态屏障、伏牛山生态屏障和桐柏-大别山生态屏障;“四廊”为沿淮生态保育廊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及干渠沿线生态保育廊道、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生态保育廊道、沙颍河生态保育廊道;“多点”为自然保护地、林业产业聚集区、国有林场等支点。

  《规划》提出了全省林业保护发展的14项重点任务,谋划了192个重大项目。“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推进沙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林草防灭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等体系建设,实施林业保护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推进森林文化建设,提升林草湿碳汇能力,为建设生态强省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提供有力保障。

  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带,《规划》强调要中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美化城乡居住环境,提高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争取走在全流域前列。在黄河中游保护好303.6万亩天然林,营造乔木林、乔灌草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带;在黄河下游滩区和蓄滞洪区开展湿地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景观林、护岸固堤林4.5万亩。建设平原生态绿网,营造平原防风固沙林15万亩、农田林网37.5万亩。推进都市圈林业生态建设,完善五级创森体系,建设沿黄森林特色小镇250个,森林乡村1500个。修复湿地3万亩,新建湿地公园10个。完成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绿化26.4万亩,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彩化、近自然化升级。

  为加快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规划》要求,坚持存量增量并重、数量质量统一,全面提升科学绿化水平,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功能型转变,增加林草碳汇。坚持山区“增绿”,平原“补网”,廊道 “提质”,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充分利用山区困难地、石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农村“四旁”隙地、废弃场矿、严格管控类土地等“六块地”,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国土绿化任务直达到县,落地上图入库,实现精细化管理。到2025年,完成造林652.5万亩,人工种草及草地改良143.1万亩,森林抚育1003.05万亩。

  《规划》还提出,积极推进太行山国家公园设立和大别山、伏牛山2个候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持续提升林草湿碳汇能力,全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2020年的1.55亿吨增长到2025年的1.68亿吨。

  《规划》是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是对接国家《双重规划》《“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推进森林河南建设的系列安排;是指导全省统筹做好林业保护发展工作、谋划实施相关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