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林业要闻

省林业局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2-03-17 来源:

  本网省局消息 报道员张振报道 近期,省林业局围绕构建和谐生态,打造平安林业,建设平安林区,不断加强机制建设、资金投入和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干部在基层防火一线磨炼,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弱项、转作风,着力提升早期火情处置能力,全力以赴消除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在2022年春节和北京冬奥会期间,全省实现了“零火情”“零火灾”。

  目前,全省各地气温急剧升高,多地持续出现20℃以上高温,大风天气明显增多,全省已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虽然近几天全省局部有阴雨天气,但整体来看春季火险等级仍居高不下。一是森林火险处于高位。全省现有森林面积约418.67万公顷,人工纯林较多、中幼龄林比重大、抗火能力弱,油松、侧柏等易燃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占林地总面积的59.7%。二是森林火灾高发易发。豫西伏牛山、豫南桐柏大别山部分林区可燃物载量每公顷已高达50~60吨,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30吨临界值。三是森林火灾隐患较多。我省人口密度大,林农交错普遍,林区人为活动频繁,野外火源点多、面广、线长,管控难度较大。

  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省林业局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方针,以过硬的能力作风,压实防火责任、紧抓火源管控、强化能力建设。

  一是提高火情监测能力。建设“河南省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由6颗气象卫星、7429个视频前端、4083名在线护林员等构成的严密监测网络,对全省65个高火险县(含济源)的重点林区,实施“空、天、地”一体化的全天候监测,实现出现火情热点,可在1-2小时内自动定位并报警,省市县三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防扑火专业队、护林员可随时进行视频会商,进行指挥调度,有力保障森林火情及早发现和快速处置。

  二是提升火源管控能力。在防火紧要期,全省设立823个检查站(卡),4千余名检查员坚守岗位,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系统和“防火码2.0”升级,推进线上督查和线下检查整改深度融合。同步协调教育部门开展“小手拉大手”宣教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借助“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推进森林防火宣传“六进”(进学校、进企业、进林区、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营造联防联控良好氛围。

  三是提升火灾防范能力。联合应急、发改、公安、电力等多部门,协同开展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林区,村屯、公墓等重点部位,巡护、值守等重点环节,开展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出森林火灾隐患3429处,排查林区隐患线路1380公里,整改完成95%以上。

  四是提升火灾扑救能力。指导我省51支森林防扑火专业队伍开展森林防灭火技术培训、实战演练和加强防灭火装备设施建设。2021年,省本级累计购置高扬程森林消防泵、便携式灭火水枪等防扑火设备640台;“7·20”特大洪涝灾害后,向国家林草局申请调拨了消防泵、油锯、割灌机、火场照明装备设备等应急物资1093件(台、个、套);在干旱缺水林区投资新建防火蓄水池106个。

  五是逐级压实防火责任。层层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建成省、市、县、乡、村、护林员六级网格化责任体系,把森林防火工作细化到乡镇、林场、村组,把火源管理责任明确到每个检查站、每名护林员,确保“山有人巡、路有人守、烟有人查、火有人扑、责有人担”。

  六是推行一线工作法。防火紧要期,省林业局抽调74名干部,分17个组靠前驻守、蹲点包县,实行“一统三包”,深入一线指导基层“盯五头”(即山头、地头、坟头、人头,源头)、“查五边”(即林边、地边、田边、路边、村边)、“看五口”(即村口、沟口、路口、卡口、入口)。去冬今春以来,包县干部克服疫情影响,坚持驻点蹲守,元旦、春节、全国“两会”等防火重点时段,包县人员坚守岗位、艰苦奋战,最大限度遏制森林火灾发生。

  下一步,省林业局将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查找问题不足、细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实抓好清明、五一等关键时段森林防火工作,持续保障全省森林生态安全和林区和谐稳定。一是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促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落实、落地;二是紧盯野外火源管控,重点防范春季林区林缘烧荒等农事用火和山边林内祭祀用火;三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林区输配电线路下方超高树木等森林火灾隐患;四是优化升级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持续增强森林火情监测防控能力;五是森林防扑火专业队伍靠前驻防、时刻备战,进一步提升森林早期火情处置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