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952号提案的答复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1-09-02 来源: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952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大力加强我省黄河湿地保护”的提案收悉。经与省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自然资源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继续推进黄河滩区移民工程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省开展的30万滩区群众迁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剩余的122.67万人中,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有22.28万人,仍未达到安全标准的约100.39万人。省水利厅积极开展调研和专题研究工作,形成了《河南省黄河滩区治理及居民迁建专题调研报告》,项目已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征求意见稿)》以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河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征求意见稿)》。2021年3月,武国定副省长带队赴水利部对接,请求水利部支持河南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等项目。下一步,我省将继续与水利部对接,争取国家支持河南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并结合滩区实际,因滩施策、多措并举,选取适宜河段开展试点,妥善安置滩区群众,推动实现黄河防洪安全、滩区居民安全、生态安全。

二、关于调整或核减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等有关要求,我省于2020年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协调衔接,重点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到今年3月底,完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其中,沿黄五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调出了“三调”现状为耕地的永久基本农田17975.65公顷、人工集体商品林2121.04公顷、矿业权801.4公顷、村镇建设用地951.69公顷。下一步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方案制定实施工作,统筹解决生态保护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关于规划实施黄河滩区生态补水工程

据统计,2010-2019年黄河供水区生态用水量11.32亿立方米,占全部用水量的6.5%,主要是城市生态用水。近几年来,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吉利黄河湿地、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等部分开展了生态补水。下一步,将生态补水列入《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水网建设,保障重点区域湿地生态用水,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四、规划实施一批黄河湿地生态旅游修复项目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黄河湿地保护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好黄河湿地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依托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支持各地规划实施一批黄河湿地生态旅游项目,修建必要的生态栈道、科普宣教馆、游客服务中心、驿站等旅游基础设施,结合河南自然博物馆、黄河国家博物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等场馆,挖掘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功能及黄河文化,发挥黄河湿地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巨大潜力,扩大黄河湿地的社会影响,提升社会公众对黄河湿地保护的认知度。

五、强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督促各级政府理顺管理职能,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将黄河湿地保护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通过中央、省级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支持各湿地保护区完善监控系统建设,实时监控黄河湿地保护情况。加快建立实时监控、卫星遥感技术、红外相机监测、无人机巡查、人工巡查核查等多种监管形式,加强湿地保护与监测。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管护巡护和监管能力,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确保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持续稳定。

感谢贵委对我省黄河湿地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81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林业局保护处  0371-65922280

联系人:张玉洁

邮政编码:450003

抄送:省政府督查室。

 

省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952号提案

 

题目:关于大力加强我省黄河湿地保护的提案

    我省湿地面积62.79万公顷,其中黄河流域内湿地面积20.34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2.67%。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多样,不但具有河流湿地的特征,它同时还具有库塘湿地和沼泽湿地的特征,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生态区位非常重要。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省黄河湿地保护工作积极有效推进。截止2017年底,林业、农业、水利、环保、城建等部门在河南省境内黄河干流及滩涂建立了7类22个各种类型的保护地。湿地的保护面积为180.4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84.72%,远高于河南省平均湿地保护率(截止2017年底河南省湿地保护面积为450.30万亩,保护率为47.80%),在湿地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年努力,河南黄河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稳步发展,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黄河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黄河湿地面临的各种威胁日益严重,例如许多地方仍在开垦和侵占湿地,造成湿地面积减少;对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水污染和泥沙淤积,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湿地功能的退化。加之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全省黄河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湿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一、存在问题

    (一)保护区内人口众多。黄河湿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人类世代耕种劳作于黄河两岸。河南整个黄河滩区涉及6市23县(区)1274个村庄,常住人口达125万。仅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居民8.2万人,保护区内大部分土地权属虽然为河务部门管辖,但实际为当地村民所世代占有,为了生计,村民在保护区内耕种、养殖较多。湿地保护和原著居民生产生活矛盾突出。

    (二)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矛盾比较突出。黄河河南段由于堤距宽,滩区面积大,此外滩区为传统农业区,农业开发中“水退人进,水进人退”的习惯由来已久。黄河滩区防洪标准提高后,当地政府和群众盲目开发、围垦湿地的现象愈演愈烈。据自然资源部门统计,黄河大堤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93.61万亩,湿地面积213万亩,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18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与湿地重叠面积50.3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与自然保护区重合部44.84万亩。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发展矛盾突出,关系及其复杂,保护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三)黄河湿地不湿问题。小浪底大坝枢纽工程建立之前,黄河下游河道为游荡性河道,河道在大堤以内来回摆动,规律性淹没滩区土地,形成大面积的湿地,但随着小浪底大坝建成投用,季节性的洪水被控制,下游河道游荡性降低,河道摆动范围由原来的3-5公里缩小到1-3公里,大量的湿地不在过水,逐步退化为旱地。而小浪底的调水排沙也使黄河河道下切2米多,只是黄河水位线进一步下降。即使调沙时候的大水量时刻,水位线也比原来滩地水位线低2米左右。

    (四)保护区多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土地权属分国有和集体所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如果组织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协调任务繁重。由黄河河务局管理,河道采砂许可职责在黄河河务部门,船只管理权限在交通海事部门,以及承担规划建设和耕地保护职能的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城乡发展的住建部门、污染防治的生态环境部门等等,因部门间的职能交叉致使保护区监管整体协调性较差。

    二、相关建议

    (一)组织继续推进黄河滩区移民工程。由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推进黄河滩区移民工作,优先将各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通过移民安置工作迁移至自然保护区以外,解决居民生产生活同湿地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调整或核减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沿黄河湿地5个自然保护区内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44.84万亩,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均有分布。但《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开垦,且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缓冲区只得从事科研活动。建议我省积极同自然资源部沟通协调,将自然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进行调减,并规划实施退耕还湿和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还原黄河湿地生态原真性。

    (三)规划实施黄河滩区生态补水工程。建议在滩区规划生态引水工程,将黄河河道中的低水位引至高滩,增加其水域面积,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四)规划实施一批黄河湿地生态旅游修复项目。通过修建必要的生态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挖掘黄河湿地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等离城区较近的滩区规划建设一批科普宣教场馆,向社会宣传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功能及黄河文化,扩大黄河湿地的社会影响,提升社会公众对黄河湿地保护的认知度。

    (五)强化沿黄各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湿地巡护监管能力。通过完善基层各保护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确保黄河湿地能够得到及时有效保护,通过完善监控系统建设,实时监控黄河湿地保护工作。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黄河湿地生物多样性。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各基层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管护能力,确保湿地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湿地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全面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