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991号提案的答复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1-09-02 来源:

河南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991号提案的答复

 

民进河南省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与省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健全多层次协调机制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河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工作机制,将湿地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湿地保护工作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等要求,加强我省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开展,全面提升全区湿地保护修复水平。充分发挥“河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部门间协调,解决湿地保护修复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督促各级政府理顺管理职能,实行统一管理,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湿地保护利用监管,认真组织开展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绿盾”自然保护区行动、“四水同治”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行为,推动湿地问题整改,筑牢湿地保护防线。

二、关于深化湿地保护治理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等有关要求,2020年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协调衔接,重点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到今年3月底,完成了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编制,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其中,沿黄五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调出了“三调”现状为耕地的永久基本农田17975.65公顷、人工集体商品林2121.04公顷、矿业权801.4公顷、村镇建设用地951.69公顷(目前上报预案)。下一步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方案制定实施工作,最大限度地解决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将黄河湿地保护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同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统筹协调好黄河湿地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按照有关要求,近期,已启动了开展湿地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对接融合、湿地资源监测评价等基础性工作。

三、关于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将湿地保护指标纳入省委省政府与地方党委政府签订的《年度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责任目标》,强化了湿地保护工作责任。将湿地保护经费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2018年起每年4500万元。二是积极争取将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黄河湿地保护项目申请纳入《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等规划,加大黄河湿地保护工作支持力度。三是鼓励支持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湿地保护与修复,依托黄河沿岸自然风光与黄河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湿地核心区严格保护和资源系统利用。

四、关于加强科技创新

目前,我省已基本建立了以省湿地保护监测站+各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管理机构为架构的湿地监测体系。下一步,将完善黄河湿地监控系统建设,将黄河湿地保护监测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探索建立以实时监控、卫星遥感技术、红外相机监测、无人机巡查、人工巡查核查等多种监管形式,加强湿地保护与监测,实现湿地资源和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建设湿地生态监测预警平台、空间恢复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平台(系统),提升黄河湿地管理水平。并将监测最新成果按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增强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充分发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生态保护宣传功能,打造湿地保护宣传阵地与平台。精心组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保护宣传活动,面向全社会开展湿地保护重要作用和湿地资源忧患意识宣教活动,普及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2021年“世界湿地日”,我省有108个县开展了宣传活动,组织各类活动158次参与活动总人数13.9万,印刷、散发宣传单24.86万余张,发布官方微信16158条,发布手机短信63315条,发布报纸新闻48条,发布电视新闻49条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发,黄河湿地保护和生物多关性保护成效。6月5日,相关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播出,大大提高了我省湿地保护的宣传效果。近年来我省没有发生野生动物类的较大负面舆情。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感谢贵委长期以来对林业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7月23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林业局保护处  65922280

联系人:张玉洁   邮政编码:450003

抄送:省政府督查室(1份)。

 

省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991号提案

 

题目:关于加快黄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湿地具有重要的净化等生态功能,被称为“自然之肾”。河南黄河湿地是黄河中下游干支流河道和黄河故道及沿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经过长期探索,我省已经形成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一些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方面深层次问题的存在,我省黄河湿地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导致流域自然湿地面积萎缩、环境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因此,加强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成为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完善。尽管随着河长制、湖长制的深入实施、湿地生态保护的广泛宣传,九龙治水混乱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公众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然而,由于河南黄河湿地类型丰富,涉及部门较多、利益复杂,各部门依法行政、科学规划的目标、要求各不相同,多部门、各主体协同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多头管理与交叉管理问题突出,湿地保护区垦种、放牧、丢弃垃圾等难以根治,湿地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二)历史遗留问题大。河南黄河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关系复杂,而各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时,出于抢救性保护的需要,将涉及到的土地能划尽划,形成了湿地保护与保护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形成冲突,各类权属界线、用地边界交错重叠,管辖范围、管辖权交叉冲突的严重局面,导致国土开发利用失序,部分湿地保护措施难以深入开展,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制约,保护利用项目落地难、违法违规行为界定难等突出问题。

    (三)资金持续投入弱。湿地保护与修复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依赖大量资金的持续稳定投入。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融资力度,但由于市县两级财权少、事权多,加上近年化解地方债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等影响,相关项目对国家、省资金依赖性增强,市县两级稳定投入不确定性加大,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可持续性明显减弱。

    (四)管理手段待改善。经过长期探索,国家和省市政策法规持续完善,各类技术不断加强,但部分领域管理技术落后、保护手段不足问题仍然突出。例如,缺乏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生态变化监测,湿地数据标准不统一、基础信息不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用不充分问题突出,部分政策法规还存在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二、发展建议

    (一)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健全多层次协调机制。改变湿地保护“九龙治水”的乱象,推动河南黄河湿地生态保护法实现治化、规范化。健全湿地保护领导专班体系,整合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域限制,使日常管理、综合执法、经营监管等政出一门。严格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河长制”等制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推动形成湿地保护的多方合力。

    (二)坚持治理保护并重,深化湿地保护治理。结合全国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着力推进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确界工作。推动省部合作,按照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科学合理调整保护区功能区范围,确保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清晰、权属明确,加快制定“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全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依法依规持续推进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开发利用,科学解决保护区内耕地、居民及鱼塘养殖等历史遗留问题,统筹保护与开发空间秩序,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

    (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湿地保护项目顺利开展。将湿地保护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纳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谋划重点项目,发改、财政等部门要深度参与,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将谋划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确保项目能够落地实施。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主动争取中央的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湿地保护与修复,依托黄河沿岸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湿地核心区严格保护和资源系统利用。

    (四)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湿地生态保护手段与技术。结合传统手段,综合运用GIS、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湿地资源和数据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建设湿地生态监测预警平台、空间恢复与决策支持系统等平台(系统),使黄河湿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逐步实现科技化、现代化。

    (五)注重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广泛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形成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研究建立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动员公众广泛参与湿地保护和知识传播;将湿地保护宣传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宣教中心、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讲好湿地保护的“黄河故事”“河南故事”,使河南成为黄河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