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豫林专栏 >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及青干夜校 > 交流研讨

践行“两山”理论,不负青山不负民--潘雪珍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1-08-27 来源: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后“两山论”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十九大更是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新时期,如何在持续贯彻“两山论”上做文章,作为林业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一、深刻理解“两山论”的重要内涵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历数各发达国家发展史,大都经历了从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到意识觉醒再到保护发展的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辩证统一,进一步阐述了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更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新时期,面对以生态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面对人们宜居生活的美好愿景,面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更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深入贯彻“两山论”上下功夫,切实立足岗位干事业、抢抓机遇谋发展。

  二、科学理解“两山论”转化意义

  “两山论”转化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金山银山能建设出更好的绿水青山,而更好的绿水青山利于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在生态资源优势不够显著,亟待改善时,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的环境治理与修复,实现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的高效转化;在生态资源优势显著,就可以通过适度而有序地开发利用,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化,完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的初衷是保护好、建设好绿水青山,“两山论”转化不能以破坏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一直以来,我省始终将生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建国之初全省森林覆盖率7.81%到2008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之际的20.16%,再到2020年底的25.07%,我省生态状况显著提升、保护体系日益完善,也为“两山论”转化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

  三、打通“两山”转化途径

  新时期,如何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社会发展,切实将生态资源转变为带动当地经济提升的生产力,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一是发挥生态优势助推森林旅游。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24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0处,风景名胜区35处,地质公园32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森林公园129处,湿地公园98处;国有林场84个,完善的机构设置和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是我省发展森林旅游的显著优势。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国有林场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按照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的要求,着力打造以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山区森林旅游为主线,以近郊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为补充的森林旅游网络。二是壮大花事盛会创建特色品牌。发挥地方特色和本地名优新特花卉优势,以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花文化节、许昌花博会和二梅展、南阳月季花会等花事盛会为平台,以会邀友、以花促游,建立我省花事旅游新名片,提高知名度,推进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

  (二)着眼生态优势大力推动森林康养。一是强化多部门协调对接。森林康养是一个跨产业、多业态、复合型的系统工程,发展好森林康养,就要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谋划上下功夫。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与医疗、交通、民政、体育、文化、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政策对接,科学制定政策文件,编制发展规划。二是积极培育森林康养精品。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森林中的各种资源,形成以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森林古道、森林人家、森林氧吧、森林康养镇(村)等建设为支撑,推动建立集森林旅游、医疗养生、康复保健、教育文化、健身休闲等为一体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森林康养品牌。

  (三)拓宽产业空间科学发展林下经济。经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林下经济类企业20家,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化集群11个,林下经济发展缺口较大。为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应以当前林下经济类企业和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化集群为引领,以国有林场为重点,按照一地一规、一场一策的原则,引导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林花、林药、林蜂、林禽、林畜等多形式林下经济;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规定,通过项目支持、资金倾斜、人才引进等措施加大各方面投入,积极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贷款等形式,吸引个体和公司参与进来,推动我省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高效发展。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和技术指导培训班,不断推广林下经济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和新成果,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四)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拓宽森林价值。一是开发多样化森林产品。我省地跨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宜,兼有南北树种,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森林产品提供了优势条件。在兼顾资源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同时,深入挖掘森林潜力,加大对可食用、药用、油用等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种植力度,实现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融合。发挥森林食品原生态、无污染、营养丰富、绿色安全等特点,迎合当代人对绿色、无机、生态食品的要求,通过开设特色林产品采摘、无火冷食餐饮、可食用林产品加工等形式打造森林健康饮食新模式。二是发展特色化林业文化。拓展林业产业转型发展新途径,在全省加大对林业特色产品如洛宁竹编、清化竹艺、登封木板年画、临颍木雕、兰考古筝制作等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普查、保护、传承和宣传,扩大传统工艺知名度,探索更多林业行业新工艺,实现从生态到文化到经济的高效转化。同时,以优势自然资源为亮点,联合各协会组织开展书法、摄影、音乐、影视等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森林文化。

  (五)立足区位优势助推冰山雪山转化。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时候曾指出,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再次强调此观点,并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理论。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冰雪运动的实施意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周边冬季游、冰雪游也越来越火爆。经统计,我省现有7处依托自然保护地而开展的冰雪运动项目,2018年以来,通过开展冰雪运动年均带动旅客71.9万人次,年均收入达3775.67万元。各地市林业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充分发挥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自然保护区良好的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支持山林、河湖等林区依托现有设施打造室外冰雪场地,在冬季组织策划冰雪旅游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文化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冰雪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切实将冰山雪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