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豫林专栏 >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及青干夜校 > 交流研讨

河南林业碳汇能力分析及发展建议--杨玉金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1-08-27 来源:

  近年来,全球变暖日渐加剧,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从空气中清除或降低CO2成为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途径。森林被称为储碳库、吸碳库,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增加和保护森林,使CO2最大限度得以吸收和转化,也就是发展碳汇林业。

  一、河南省林业碳汇状况

  (一)森林资源。河南省林地面积7905万亩(按林业统计口径),其中乔木林面积5340万亩,竹林34万亩,灌木林面积1571万亩,苗圃地、疏林地等960万亩。森林覆盖率25.07%。全省活立木蓄积量26564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20719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78%;四旁树、散生木等蓄积5845万立方米,占22%。在乔木林中,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均占45.06%,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均占54.94%。由于近几年造林注重了混交林营造,混交林比重较5年前明显上升。

  森林是陆地碳的主要储存库,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固定引起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并将其存储在森林的生物量中。森林在光合作用下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吸收1.63吨二氧化碳。

  (二)湿地资源。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也具有一定的碳储存能力,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固碳作用的主要是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2020年全省湿地总面积942万亩,全省湖泊湿地面积4.53万亩,沼泽湿地面积44.62万亩。主要表现在:湿地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加上湿地土壤水分过饱和的状态,土壤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所以碳每年大量堆积而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形成了湿地持续的固碳能力。

  二、河南省森林碳贮量和年固碳能力

  (一)森林植被碳贮量。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的评估结果,我省2020年全省森林植被碳贮量15595万吨,2020年全省森林年固碳量1118.10万吨。预计“十四五”期间在维持森林良好经营前提下年固碳量将逐年慢速增长,2025年各种林木年总固碳量有望达到1425万吨左右。森林碳贮量占93.06%。

  (二)湿地碳贮量。2020年全省湿地总面积942万亩,据研究,我省所处的湿地类型区湖泊湿地每亩碳贮量平均为5.72吨,沼泽湿地每亩碳贮量平均为25.49吨,推算出全省湿地总碳贮量为1163.27万吨。

  (三)林业年固碳量。根据测算结果推算,目前全省林业年固碳量为1119.24万吨,其中,森林年固碳量占99.90%,湿地年固碳量占0.10%。2025年全省林业年固碳量能够达到1201.14万吨。

  三、河南省林业碳汇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拓展空间有限。根据“国土三调”结果,全省现有可造林的荒山荒地只有404万亩,都是立地条件差、不少是土层瘠薄甚至岩石裸露地,造林难度大,且大多只能营造长慢生树种,碳汇能力相对较低;平原地区的速生杨树生物量大、碳汇能力强,但大多是2005年以前营造的,普遍因老化进入采伐期,尤其是2018年以来杨树加速消耗或更新为果树、绿化树种、种植农作物等,导致碳汇能力下降。

  (二)森林质量亟待提升。全省山区中幼龄林面积达4000万亩以上,这些林分因密度过大,导致光照不足减少了生物多样性,且林分层次结构简单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急需通过抚育间伐,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碳汇能力;此外,全省还有100多万亩退化森林,生产力低下,生态防护功能和碳汇能力明显下降,需要尽快修复为健康森林,发挥功能作用。

  (三)资源保护较为薄弱。根据2020年国家林草局组织开展的森林督查,全省发现疑似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问题图1550多宗,面积近6万亩,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45%。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直接影响着我省森林碳中和能力。

  四、我省发展林业碳汇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出台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梯次达峰方案,完善实现“双碳”目标建设体系。

  (二)确立优先地位。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可增长、成本低、风险小、技术成独特优势,在“森林河南”建设中突出林业碳汇的优先地位,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林分改造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修复等提高碳汇能力。全面做好碳中和林业碳汇行动“十四五”规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课题研究,分解目标任务,制定林业碳中和的目标考核体系,在全国率先形成碳中和林业发展新格局。

  (三)实施森林碳增汇行动。编制实施森林碳增汇经营方案,实施林业碳增汇重点工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培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和品种;实施乔灌碳汇造林、乔木森林经营及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等项目,加快推进太行山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开展重要湿地、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与建设,逐步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贮量的全面增长。

  (四)完善碳市场建设。积极融入国家碳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建立碳排放权定额管理制度、森林碳汇培育机制、交易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以及交易评估计量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摸清生态家底,推动实现减排与森林碳汇生态服务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碳市场金融激励功能和作用,实现我省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林业碳增汇科技计划。加大林业碳汇的增汇技术、测算技术、监管技术、林业碳汇的交易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全省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立支撑林业碳汇的专家咨询制度;加强技术培训,解决林业碳汇人才队伍紧缺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