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豫林专栏 >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及青干夜校 > 交流研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发挥林业作用的思考--陈巍然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1-08-27 来源: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不仅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为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

  一、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通过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达标、黑臭水体治理等规划和方案,黄河干流水质近年来持续为优,流域整体水质总体向好,主要水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实施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推进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下游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但也应看到,黄河以有限的水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系统支撑全流域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复杂的水沙关系加剧了生态治理难度,共同保护与协同治理的统一机制尚未建立,历史欠账多、治理能力不足,黄河已不堪重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张。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中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黄河流经的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5个省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贫瘠,终年缺少植被,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给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黄河大部分河道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流经的西北、华北两个地区严重缺水,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加之水资源利用粗放,农业用水量大且低效,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使得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协调水资源与生产生活间的矛盾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生态用水更是难以保障。

  (二)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系统功能失衡。上游地区天然草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问题依然突出,沼泽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有相当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亟待治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趋势难以根本遏制。下游滩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泥沙在下游大量淤积导致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河床抬高,生态破坏问题时有发生。入海河口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萎缩严重,近30年约减少52.8%。

  (三)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差,虽然经过一系列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部分区域生态问题仍十分突出。黄河流域降水量少,但黄河沿边滩区人口多,黄河可用水资源难以满足沿线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滩区居民农业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沿黄河流域县市重污染产业比较集中,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沿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黄河泥沙堆积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下游河道仍在不断升高,悬河危险依然是较大的威胁。

  二、黄河流域林草资源状况分析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森林面积为7327.32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0.35%。黄河流域9省(区)中有3个省的森林覆盖率高于23.0%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陕西省的森林覆盖率最高,为43.1%;其次是四川省,为38.0%,但省内仅有阿坝州处于黄河流域,因此全省高森林覆盖率并不能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发挥太大作用;处于第三位的是河南省,为24.1%。作为“中国水塔”的青海省,由于其植被多为草原,其森林覆盖率为5.8%。

  《全国草原监测报告2017》表明,2017年全国草原总面积为392832.7千公顷,黄河流域9省(区)草原面积为172302.8千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3.86%。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6491.18万吨,折合干草约32841.93万吨。

  三、林业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大有作为

  (一)在生态保护方面。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物种消失越多,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风险就越大。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注重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二是天然林保护。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黄河流域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7省(区),这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提升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

  (二)在生态恢复方面。生态恢复是指帮助恢复和管理生态完整性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生态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试图重新创造、引导或加速自然演化过程。一是注重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对坡耕地实施停止耕种,改为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模式。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改善黄河中上游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修复。加强退化草原保护修复,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提升草地生态系统质量。二是注重湿地恢复。黄河流域湿地对维护区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建立黄河湿地保护网络,将黄河流域湿地资源作为一个独特板块和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别紧迫的意义。因此,运用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理念,并配以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快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此外,还要注重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矿区复垦等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三)在生态建设方面。一是注重生态廊道建设。当前,生态廊道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选择,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不同段位,可以建设绿色景观廊道、生态隔离带以及生态休闲带,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黄河自身的健康。二是加强黄河流域典型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和稳定性研究。提出典型森林资源构建、修复、改造和提效关键技术,做好黄河流域森林资源保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