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豫林专栏 >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及青干夜校 > 交流研讨

学习领会全会精神 推动我省飞播造林工作高质量发展(规划院霍保民)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0-12-30 来源: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我省飞播造林工作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霍宝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飞播造林工作者,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中青班的讲话精神,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乘势而上,定好方位,增强推进国土绿化森林河南建设紧迫感

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新时代的林业工作者,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工作目标,把林业工作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一方面要增强推进国土绿化森林河南建设紧迫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指出“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保护不断加强,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河南是一个缺林少绿的省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认识推进国土绿化森林河南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统筹“五位一体”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承担着更加重大的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林业生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毫不动摇地加快造林绿化,增加国土植被覆盖,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努力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有效提升河南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第二,增强承载能力、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历史上,我们一些地方乱砍滥伐、乱垦滥占、乱采滥挖,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湿地减少、灾害频发、生态功能退化,教训十分深刻。近10年河南湿地面积减少3.73万公顷,还有2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土地亟待治理,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15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112万亩,部分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环境容不下、资源撑不住、发展保不了的局面日益严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森林是空气的净化器、水源的涵养体、土壤的守护神,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载体。有关资料表明,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就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全省森林每年可涵养水源120亿吨左右,约相当于小浪底水库的库容,同时每年可固土2亿多吨,减少土壤肥力损失1000多万吨,增加土壤氮磷钾营养物质40万吨。我们只有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拓展生态空间,才能拓展生态发展空间,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构筑绿色生态屏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第三,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河南的现实途径。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 现在“求生态”;过去“要硬化”,现在“要绿化”。但当前我们的生态环境状况还不尽如人意,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到60%,与78%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而PM10、PM2.5的浓度高,雾霾严重,与森林植被不足是有直接关系的。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具有释放负氧离子、净化空气、消减噪音、吸附粉尘、阻挡光辐射等多种生态功能,是解决城市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据测算,森林每生产1吨干物质,可吸收(固定) 1.63吨二氧化碳,释放1.19吨氧气;一个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燃煤发电厂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48万亩人工林吸收。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快建设森林河南,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把宜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让林业充分发挥维护天蓝、担当地绿、守护水清、营造宜居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美丽河南。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国土绿化森林河南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二、坚定自信,埋头苦干,增强飞播造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在本职岗位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作为飞播造林工作者,更要坚定自信,埋头苦干,进一步增强我省飞播造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1978年,我省飞播造林首次在伏牛山区的栾川、卢氏、灵宝三县开展人工模拟飞播试验,取得了试验成功;1979年6月,在栾川、卢氏两县开展飞播造林20.6万亩,当年成苗率达35.3%,获得了良好的飞播效果,从此拉开了河南飞播造林的序幕。40年来,我省飞播造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面积推广到大面积实验,质量和效益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40年来,累计完成飞播作业面积1668.50万亩,累计成效面积510.60万亩,其中成林面积389.12万亩。在老播区内开展补播补植157.29万亩,填空补缺,促使连片成林。在播区内部和播区之间的造林空档以及与播区相连的宜林荒山上开展人工直播造林172.85万亩,保存合格面积116.27万亩。通过开展飞播造林,加快了我省荒山造林绿化步伐,为我省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飞播区域、树种及规模不断扩大。全省飞播造林由人工模拟试验,扩大到集中连片、大规模生产应用,由伏牛山区扩大到太行、桐柏和大别山区;由1市2县扩大到目前的12个市39个县(区);由油松1个树种扩大到马尾松、侧柏、臭椿、黄连木、栾树、刺槐、盐肤木、漆树等12个树种;各地自主飞播造林由2017年5万亩增加到2020年10万亩, 2021年预计增加20万亩以上,开展飞播造林的积极性逐年高涨。

(三)探索应用多种飞播模式。1979-2014年,我省飞播造林主要采用“运五型”飞机实施作业,2015年成功将直升机引入飞播造林,以点带片,以片带面,2018年全面采用直升机飞播造林;2017年5月开始,积极探索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技术研究,2019年开始我省首次开展无人机飞播试点面积2.5万余亩,目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实现了全国无人机大规模飞播造林零的突破,不断创新了飞播模式。

(四)建立了飞播林基地。通过飞播造林和补植补造,全省已形成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飞播林130余处,10万亩以上的12处,30万亩以上的有4处。目前已在太行山区的林州、辉县、修武县和伏山区的栾川、卢氏、内乡、南召、淅川等8个县(市)建成了总面积156.13万亩的飞播林基地,形成以飞播林为主体的多林种、多树种、结构比较合理的新林区,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五)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多年来,通过开展飞播造林,增加了我省山区的森林覆盖率,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飞播林区的调查,降雨量和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水源得以涵养,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大幅增加,一些过去罕见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如金钱豹、金雕、灰鹤、鹿等现在经常出没于飞播林区,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发展。

(六)生态扶贫成效显现。各地依托飞播林基地建立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景观资源,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旅游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形成“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致富”生态扶贫的良好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一些领导亲自到飞播区视察指导,对全省飞播造林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飞播地区都成立了由地方党政领导挂帅,财政、空军、气象、森林公安等部门参加的飞播造林指挥部,并深入生产一线,帮助研究解决飞播造林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洛阳市高度重视飞播造林工作,每年市财政列支200万元用于市本级飞播造林。南阳淅川等地每年自主增加飞播造林5万亩,为飞播造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部门协作是保障。多年来,空军、航管、财政、公安、气象等部门在飞机调用、航空管制、资金安排、安全保障、天气预报等方面密切配合,为我省飞播造林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科技创新是根本。随着我省飞播造林的逐步开展,全省陆续研究探索、推广应用了GPS定位导航、ABT生根粉拌种、多效复合剂种子处理、种子丸粒化试验、直升机飞播技术、无人机精准播撒技术、飞播林经营等一批实用科技成果,有效提升了我省飞播造林成效。四是责任担当是基础。全省广大的飞播造林工作者,要立足省情实际,敢于拼搏、锐意进取,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辛劳和汗水进一步创造我省飞播造林的辉煌。

三、主动谋划,勇于创新,进一步开创飞播造林工作新景象和新局面

“十四五”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我们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人民”“改革”等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飞播造林而言,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森林河南“六化”建设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将全会精神落到实处。近年来,我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总书记调研河南提出的河南“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总体定位,与省委、省政府提出森林河南“六化”建设目标,以及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提出的总体目标,任务还很艰巨。实践证明,飞播造林是符合我省省情与林情的重要造林绿化方式,是恢复与重建森林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做好飞播造林工作,对实现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特别是山区造林绿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要重视和发挥飞播造林的作用优势。随着我省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加速推进,立地条件好、容易绿化的地方几乎都绿化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剩余造林地自然条件更加恶劣、立地条件更差,地形相对复杂,人工造林十分困难。但是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投资少、活动范围广等特点,重视飞播造林的作用,充分发挥飞播造林的优势,加快山区造林绿化的步伐。主动和当地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市、县财政的大力支持,落实好飞播配套资金,多渠道、多层次积极筹措飞播造林资金,想方设法解决飞播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要加强多方协调,确保每年飞播造林施工作业安全、有序的开展。

(二)要加强科技运用,不断提高飞播成效。近年来,全省开展了飞播造林多树种选择以及种子丸粒化处理技术试验,2020年将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解决我省低海拔、干旱的困难造林地面临的造林难题。通过设置不同海拔、坡向、坡位等因子的标准地,利用无人机精准播撒技术,研究探索灌木林地的更新改造,不断提高林地质量和效益。

(三)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飞播质量。飞播造林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把依靠科技创新贯穿于飞播造林的全过程中,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要大力推广应用3S新技术、鸟鼠驱避剂拌药处理、直升机飞播技术应用等,提高飞播造林成效;针对飞播造林技术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要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加强飞播树种选择、栎类等大粒种子播撒器的研制以及膜化和丸粒化处理、播前地面简易处理、无人机精准飞播技术应用等技术难题的协作攻关,不断提高飞播造林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我省低海拔相对分散、面积较小的困难造林地以及亟待复绿的矿山地区,重点开展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水土保持等试验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要精细播区管护,不断巩固飞播成果。飞播造林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各地要牢固树立 “一分造,九分管”的指导思想,推广“播封结合、以播促封、以封促播”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飞播区经营管理,对播区内出苗不均匀的地段、林中空地和稀疏林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土地潜力,以培育针阔混交林为原则进行补植补播。要加强飞播林的抚育管理、防火、虫鼠害防治等工作,促进飞播林的正常生长,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增强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鉴于此,我们要以这次全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各地先进经验,持续开展飞播造林工作,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建设森林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