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资讯 >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宝丰,致富路上从“蘑菇伞”到“向日葵”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20-12-03 来源:

●11月27日,《河南日报》07版发表通讯报道《宝丰,致富路上从“蘑菇伞”到“向日葵”》。内容如下:

 

□本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本报通讯员 杨国栋

 

11月24日,走进宝丰县张八桥镇姚店铺村食用菌产业园内,只见百余座大棚次序排开、整齐划一,棚内,香菇、白玉木耳、玉皇蘑、灵芝等食用菌长势喜人。

 

“除了原有的香菇,其余的都是我们今年试种的新品种,不久就可以上市销售。”姚店铺村党支部书记徐桂玲边走边自豪地对记者介绍,“这边是规划出的共享菜园,那边一片是向日葵观光园,正在建设的是葡萄观光长廊……”

 

徐桂玲的自豪自有底气。近几年来,姚店铺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先导,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食用菌产业,实现了“全民入股、人人分红,致富路上不落一人”。

 

姚店铺村位于张八桥镇北部,交通便利,曾是宛洛古道上的一个驿站,由于历史原因逐渐没落。“空占着好资源,但是没资金、没项目、没经验,村里长期发展不起来。”谈起村子的创业史,徐桂玲感触颇深。

 

穷则思变。徐桂玲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外出取经,最终决定发展香菇。徐桂玲带头投资的同时,动员全村68名党员入股,在去年年初成立村办企业,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标准流转村民土地,建起10个大棚。

 

李秀霞是姚店铺村贫困户,一家四口生活拮据。村里的企业刚成立,她便将家里的两亩地流转过去,自己到大棚务工,负责装袋、采摘等。“土地每年租金2000元,我每月还能挣差不多2000元。”李秀霞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蘑菇伞”绽放在脱贫路上,像李秀霞一样,本村及周边有40多户贫困人员在园区稳定就业,采摘旺季有更多临时工帮忙。采菇、键菇和剪根的都是女工,由于干活细致,使得香菇品相好,吸引了不少湖北、浙江等地客商前来批购。

 

香菇销路逐渐打开,村里又鼓励村民成立宝成种植合作社,并逐渐将全部村民吸收为社员,将香菇种植园扩大为150多亩,包括80多座出菇大棚和12座养菌大棚,预计明年总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集体经济受益50多万元,辐射带动200余人就业。

 

当天,姚店铺村的一处作坊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香菇酱和香菇干。徐桂玲介绍,村里在售鲜品的基础上,摸索着开发香菇的延伸产品,并且规划了厂房,注册了季鲜纯商标,正准备购置设备,进行工厂化生产。今年的“双11”,让徐桂玲感受到网络的力量。她开始谋划利用农村淘宝、网络代购等平台,为小香菇插上电商“翅膀”,让更多产品走出去。

 

为提高农业附加值,姚店铺村依托香菇产业园,又规划出特色农产品商业中心步行街,修复郑家旧宅,建设葡萄长廊和向日葵园,致力于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休闲体验、食用菌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旅游观光园。

 

“等明年向日葵盛开的时候,这一大片都是黄灿灿的,特别漂亮,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到时候你再来俺村看看,俺们的日子肯定更红火。”徐桂玲笑着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