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公告公示

河南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暂定名)规划大纲(2013-2017年)(草 案)

河南省林业局 http://lyj.henan.gov.cn 发布日期:2012-10-12 来源:河南省林业厅

河南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暂定名)

规划大纲20132017年)

(  案)

                (2012年10月12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省林业厅组织编制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省政府批准并以豫政〔200781号文件印发了《规划》。经过五年的实施,《规划》中的生态工程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业产业总产值等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但森林资源培育中的森林抚育和改造、林业产业工程、支撑保障体系等剩余的建设任务仍然较大。目前我省林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是一个缺林少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的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能源消耗还将继续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扩大环境容量和拓展减排途径的任务十分艰巨;林业“双增”目标的任务很重。据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调查监测,目前我省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地生产率分别为22.68%5681万亩、1.36亿立方米、3.07立方米/(46.1立方米/公顷),与我省林业“双增”目标相比有一定差距,与省政府组织编制的《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省山区、丘陵区、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分别为65%35%12%(即全省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的要求相比差距更大。同时,全省现在还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沙化土地和沟河路渠两侧、四旁隙地等适宜造林绿化,农田林网亟需完善提高,林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第一章  规划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

第一节  规划的必要性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二)是落实“四个重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要求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促进河南林业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  现实基础

(一)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二)林业产业稳步发展

(三)森林保护体系不断加强

(四)间接减排效果显现

第三节  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二)产业化进程较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高举生态、民生两面旗帜,以确保如期实现“双增”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目标,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产业集群、林地集约、人才集中,充分发挥林业在“两不牺牲三化协调”中的作用,持续提升林业生态省建设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双增”目标为核心任务,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生态屏障

    (二)坚持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奠定农民持续就业增收的坚实基础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林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激活林业发展的内在潜力

(五)坚持以固碳减排为重要内容,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三节  建设目标

2017年,全省森林面积、蓄积稳步增加,林种树种结构趋于优化,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碳汇量显著增加,森林功能大大增强,木材及其它林产品有效供给稳步增长,林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形成,全民生态意识明显增强。

(一)主要目标

——森林面积达到61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

——森林蓄积量达到1736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10138万吨以上,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6080亿元以上。

——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580亿元以上,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60

——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达到80个。

(二)具体目标

——林地生产率达4.54立方/68立方米/公顷)。

——平原农区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95%以上,沟、河、路、渠、湖库周边宜绿化地段绿化率95%以上,城镇、社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

——商品材年产量550万立方米左右,人工林商品材供应率达到90%左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主要经济林产品总产量达到800万吨,产值200亿元。

——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在4‰以下。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占林地总面积35%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000个以上

——巩固提升林业生态县成果,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达到20个。

2020,全省森林面积达到62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9500万立方米以上,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75个,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力争达到11388万吨以上,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6600亿元以上。

第三章  总体布局

一、林业生态建设布局

按照“四区两带”(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育带)进行生态建设布局。

二、林业产业建设布局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全省建立起一大批布局科学合理、主导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能够在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性、支柱性作用的产业。

重点建设郑州、许昌、洛阳、开封商丘、南阳信阳、濮阳安阳等六大花卉生产核心区;在太行、伏牛、大别山区力发展以核桃、油茶、仁用杏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在大别、桐柏、伏牛山区及平原沙区发展以板栗、枣、柿子为重点的木本粮食产业基地,在大别、桐柏、伏牛、太行山区发展茶叶、花椒、杜仲、山茱萸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在伏牛、太行山区发展以黄连木、油桐、文冠果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在大别、桐柏、伏牛山区重点发展林下种植、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以及林纸、林板一体化建设和林产品加工基地。

三、生态文化建设布局

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博物馆、学校、企业等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丰富的单位为基础,创建一批重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逐步使每个省辖市建设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或生态文明示范村(企业),每个县有1个地方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或生态文明示范村(企业)

充分利用林业旅游资源,逐步培育和形成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为主,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辅的森林旅游分布和发展格局。

第四章  林业生态体系提升工程

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三期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国家其他林业工程等。

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

(一)生态廊道网络提升工程

(二)“百千万”农田防护林体系提升工程

(三)新型社区林业生态提升工程

(四)森林抚育改造提升工程

第五章  林业产业体系提升工程

(一)花卉苗木提升工程

(二)特色经济林提升工程

(包括林油、林粮(菌)、林药、生物质能源林等)

(三)林下种植养殖业提升工程

(包括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项)

(四)林产工业提升工程

林业产业按照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第六章  生态文化体系提升工程

一、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包括森林旅游、过渡带保护区等)

二、加强生态文化产品创作

三、加强生态文化教育

第七章  支撑保障体系提升工程

第一节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一)全面加强林地林权管理

(二)积极推进森林资源管理

(三)加强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第二节  建立健全林业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

(一)加强森林防火

(二)加强森林公安建设

(三)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四)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五)强化林业应急体系建设

第三节  加快林木良种化进程

第四节  加快科技创新

第五节  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

      第六节  加强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二)投资标准(由厅里共同研究投资标准)

(三)投资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各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预测

1、国家投资

2、省本级财政投资

3、市县级财政投资

(二)吸引社会资金(国外资金、省外资金、省内资金)

第三节  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社会效益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大林业建设投入

     包括招商引资、林业补偿补贴)

第二节  完善林业发展的市场体系

第三节  加强林业机构队伍建设

(一)强化林业行政管理体系

(二)加强林业人才培训

(三)加强林业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第四节  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一)积极推进生态立法

(二)提升林业执法能力

(三)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第五节  深化林业改革

(一)巩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工作

(二)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三)行政体制改革

第六节  实行目标责任制

[点击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